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协和专家提醒:这种“不死的癌症”盯上年轻人
2025-06-18 17:12: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刘迅

从30年前的罕见病,到如今的常见病,炎症性肠病患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占大头”。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车谷院区举办的“自由如风”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活动中,协和专家表示,千万不要因为确诊了炎症性肠病就感到绝望,随着治疗方案的更新,它已经成为可控的慢性病,患者和医生一起努力,才能改变疾病病程,重回正常生活。

5月18日上午,医护团队携手志愿者一起,开展了科普讲堂、情景剧、心路分享、韵律舞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提供有趣互动。据了解,这一关爱活动已落地包括武汉协和医院在内的全国11家重点医院,并共同推出了国内首部炎症性肠病(IBD)主题音乐纪录片,以“音乐叙事+医患对话”的创新形式,为全国炎症性肠病患者送上别样的礼物。该纪录片的励志歌曲《在草地上肆意奔跑》由医生合唱,致力于帮助IBD患者打破疾病阴霾,传递规范化治疗的希望,呼吁社会关注IBD群体,鼓励患者与医生并肩作战,积极接受规范化治疗,重获生活主动权。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武汉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朱良如介绍,该病原来在西方国家人群中高发,随着我国生活节奏加快、高热量饮食等习惯,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克罗恩病患者明显增长。

“患者通常会出现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消瘦、贫血,部分患者还会有体重下降、发烧、全身乏力,以及更严重的肠梗阻、肠穿孔、肛瘘等,因炎症反复发作有癌变风险。”朱良如教授介绍,溃疡性结肠炎仅累及结肠,而克罗恩病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数据显示,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近年来增加明显,且发病人群偏年轻化。到2025年,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预计将达到150万,且以青壮年居多,发病高峰年龄为15至35岁。

“在IBD面前,患者和医生面对的是同一个敌人。”朱良如教授介绍,随着医学不断进步,创新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既有激素等传统药物,也有多种新型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通过更便利的口服用药方式,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目标从最初的症状控制、减少激素使用和避免手术,逐步发展到更加注重患者的长期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炎症性肠病已经成为可控的慢性病。

朱良如教授(左)团队沟通患者情况(记者刘迅 摄)

“除了药物的治疗,心理疗愈也很重要。”朱良如教授介绍,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联合胃肠外科、病理科、放射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组建了IBD诊疗团队,并在全国率先成立了IBD病友会。5年多来,医生、护士、患者一起携手,从身心双方面发力,促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希望患者们能更有信心,通过和医生的沟通配合,大多都能很好地回归社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