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曹馥湄
男子在饮酒后出现剧烈呕吐,随后胸背部出现放射性疼痛。经检查,令人震惊的是,男子的食管竟破了一个长达2厘米的“洞”。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胸外科与消化内科联手创新“胃镜+胸腔镜”双镜战术,通过3厘米微创切口与消化道“生物订书机”的精密配合,成功破解这一凶险的“死亡魔咒”。
4月下旬,56岁的胡先生(化姓)因过量饮酒后剧烈呕吐,起初只是觉得胃部因频繁干呕而有些不适,但很快便觉胸背部有放射性钝痛感,感觉就像被人“打了一顿”,这种不正常的痛感引起了胡先生的警惕,隔天前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消化内科就诊。经过急诊检查发现,胡先生已经存在纵隔积气的症状,推断有消化道破裂的前兆,后经过进一步胃镜检查发现其食管下段出现近2厘米的全层撕裂,复查时发现胸腔内积聚大量脓液,出现感染性休克前期症状,无法进食,生命危在旦夕。
面对复杂的病情,多学科团队迅速制定“内修外固”手术方案——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廖宇圣带领消化内镜团队,利用胃镜下“内修补”,经口腔精准定位食管瘘口,利用内镜设备清晰观察瘘口形态与周围组织情况,采用Over-the-Scope-Clip(OTSC)系统,像“微型订书机”一样将撕裂的黏膜及下层严密夹闭,实现即刻密封。之后由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赵轲团队进行单孔胸腔镜“外加固”:仅在胸壁开一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在直观视野下处理胸腔内感染灶,为消化内镜下瘘口封闭创造良好条件,并进行纵膈的充分引流,将带血管蒂的大网膜组织覆盖于食管外壁,形成生物保护屏障。双镜协同配合,既避免了传统开胸手术的巨大创伤,又实现了瘘口的精准定位与彻底修复。
经过一小时紧张操作,瘘口被成功封闭,胸腔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胡先生的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次日,胡先生的感染指标显著下降,5天后恢复经口进食,现已顺利出院。
该院胸外科主任刘勇介绍,自发性食管穿孔多由剧烈呕吐引发,胃内容物瞬间高压冲击食管壁导致破裂。这类患者常因误诊为心绞痛或胃穿孔而延误治疗,且时常伴有纵隔感染脓胸等严重并发症,一旦脓毒血症蔓延,死亡率极高。而传统开胸手术需切开胸廓,创伤大、并发症多,且单纯内镜治疗难以彻底清除胸腔感染。武汉市中心医院创新性提出的双镜联合方案,将消化道重建与感染控制同步完成,相当于为破损食管穿上了“双层防护服”,同时较传统手术方式,新技术具备了修复好、创口小、恢复快等特点,能够帮助患者减少术中和术后的不适感。
随着暑期将至,气温升高,亲友聚会时难免会更偏爱清凉冰品或酒精饮料,但这种饮食结构不仅增加了胃肠道疾病的风险,也让食管穿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专家提醒,日常饮食和聚餐中要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量饮用含气和酒精饮料,以免刺激胃肠,尤其有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病史者;若酒后呕吐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确诊食管穿孔后,24小时内手术干预可显著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