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25年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地图发布!这些地区要高度警惕
2025-06-18 17:12:00 来源:潇湘晨报

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所谓的“毒蘑菇中毒名场面”,还有人发布采摘毒蘑菇视频,甚至有人表示想要尝试,殊不知“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不是段子,而是中毒惨剧。

5月16日,湖南省食安办联合省卫健委在湘潭市举办2025年湖南省食品安全事故示范性应急实战演训(湘潭·Ⅲ级)暨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湖南发布《湖南省蘑菇中毒形势分析》,详细描述了我省近五年来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情况,同时,发布我省5月野生蘑菇中毒指数:Ⅱ级(较高)。

冷水滩区等4个县市区被确定为高风险区

活动中,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南省疾控中心联合发布我省2025年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地图,其中冷水滩区、浏阳市、新晃县、洞口县等4个县市区为高风险,湘潭县、汨罗市、长沙县、宁乡市、湘乡市、天元区、雨湖区等26个县市区为中风险,其余区域为低风险。

从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来看,毒蘑菇中毒事件夏秋季高发,呈季节性特征,6月至9月上报事件较多。

从地区分布来看,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在湖南省各市州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湘中、湘南地区。2019-2024年暴发事件监测系统显示:永州市(260件)、长沙市(175件)、怀化市(139件)、湘潭市(139件)野生蘑菇中毒累计事件数排全省前三。2024年事件数前三的为长沙市(37件)、永州市(22件)、湘潭市(19件)。

毒蘑菇中毒死亡数排前三的是湘潭市、邵阳市、永州市。2024年,永州市、邵阳市各有1例死亡。

2024年7月27日,邵阳市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宝瑶村扯溪组2人中毒,1人死亡,原因就是因为自采了亚稀褶红菇。2024年8月16日,永州市蓝山县火山村二组出现4人中毒、1人死亡,原因是自采了假褐云斑鹅膏。

我省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为野生蘑菇生长提供极好的条件。在我省,造成中毒较多的野生蘑菇种类主要有大青褶伞、日本红菇(复合群)等,造成死亡较多的有灰花纹鹅膏、假褐云斑鹅膏、亚稀褶红菇等。

2024年湖南中毒事件数下降至全国第四位

湖南森林覆盖率高,雨水充沛,群众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高发,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曾长期排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云南。

据卫生健康部门监测数据,2024年,湖南省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181起、发病521人、死亡2人,较2023年分别降低30.4%、25.9%、50%,较2020年分别降低68.5%、70.1%、81.8%,中毒事件数下降至全国第四位;死亡人数为近年最低,病死率由2017年的28.8‰下降至 3.8‰。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省食安办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建立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工作新机制,坚持“预防为主、以县为主”方针,实施风险分级、联防联控、综合防控措施,持续开展“双减行动”(减少中毒事件数、减少中毒人数)和“清零行动”(争取死亡清零、争取高风险区清零),在全国率先出台《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综合防控工作指南》《毒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动态调整办法》《野生蘑菇中毒诊疗规范》,推出全国第一张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地图》,研发出20种常见毒蘑菇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在各市州和高风险县市区全面建立28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组建蘑菇中毒防治联盟,大规模培训专业医疗急救队伍,连续五年举办“5.17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日”活动,每年组织大规模科普宣传活动和进村入户“敲门行动”,打出一套“组合拳”,实施系列新举措,有效遏制了野生蘑菇中毒高发态势。野生蘑菇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不采、不食最安全

野生蘑菇是否有毒辨别非常困难,至今没有简单的方法来区分可食和有毒蘑菇,民间传说的辨别方法均不靠谱。野生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一旦误食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为破解毒蘑菇难题,湖南省疾控中心重磅推出湖南省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具箱”。这一“工具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物工具,而是集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于一体的数字化资源库,且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与防控需求进行动态更新,堪称全省卫生健康与食品安全工作者开展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得力助手”。

湖南省疾控中心也郑重提醒:

不采:无论在山间林地,还是公园草丛,只要是野生蘑菇,一律不要采摘。每一次伸手采摘,都可能将剧毒蘑菇带回家中,成为安全健康隐患。

不食:餐桌上杜绝野生蘑菇,哪怕是“看起来熟悉”“听别人说能吃”的蘑菇,也绝不能轻易入口。牢记“未知不食”,从源头上杜绝中毒风险。

不买不卖:切勿在路边摊、农贸市场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更不能为了利益售卖野生蘑菇。没有正规渠道保障,这些蘑菇很可能是“毒源”,在交易流通中扩大危害范围。

留存样品: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可通过大量饮用温盐水后刺激咽部进行催吐,减少毒素吸收。同时,务必保留剩余蘑菇样品或呕吐物,以便医生准确判断中毒类型,实施精准救治。若中毒潜伏期超过 6 小时,需尽快转至定点医院,接受更专业的治疗。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