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刘禹
为深化医疗产业创新驱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赋能健康中国、健康湖北建设,5月11日上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与宏泰(武汉)医疗产业投资基金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医疗健康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签约仪式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程帆与湖北宏泰产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宓安雷签署关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战略合作协议。宏泰(武汉)医疗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人俞婧详细宣讲了基金的投资方向与战略规划。
活动现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6大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首批正式签约,涵盖智能诊疗设备、微创技术、生命监测系统等前沿领域。
新一代便携式床旁脑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系统为泌尿外科程帆教授和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医工转化成果,主要完成人吴保松博士。项目以小型化、可移动、无屏蔽为导向,满足医院科室需求为目标。新一代便携式床旁脑MRI诊断系统集成了硬科技、降噪算法、创新型传感器及人工智能图像增强算法等前沿技术。
消化道肿瘤内镜下人工智能早期诊断体系“内镜精灵”由消化内科于红刚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系列产品为国际上首个集内镜质量控制、早期肿瘤检测、内镜诊断报告生成于一体的消化内镜人工智能医疗设备。
微无痕腔镜用超微创手术器械,由胸外科毛张凡团队研发。该器械凭借创新的分体式设计及无源有源协同技术,实现创口微小化,极大提升手术操作的便捷性与精准度,为微创手术带来全新体验。
智能化穿戴设备生命体征全景监测由心血管医院沈波教授团队研发。该设备为新一代舒适化穿戴设备,集成了生命信息采集与智能监控,可系统化生命信息抓取和实现智能化监管,实现智能急救体系的构建。
具有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一体机系心血管医院蒋学俊教授团队转化成果。该设备为全球首创将PiCCO与IABP融合,实现“监测-决策-治疗”闭环,为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提供精准一体化解决方案。
柔性光学技术在防治心源性猝死中的创新突破。心血管医院江洪教授、周晓亚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心源性猝死防治,开展医工交叉创新研发,研制了基于柔性光学技术的“预警-干预一体化”设备,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项目关键技术成果在全国30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推广应用,有效提升心源性猝死防治水平,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程帆院长介绍,人民医院秉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建设世界一流医院”的宗旨,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大学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创新,对标国际医学发展前沿。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医院坚持全方位、多维度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核心、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创新转化机制,开启了医院科学研究从高速前进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十年来,医院累计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超1500项,斩获科技奖项近300项,重大成果多次亮相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
程帆院长期待,在武汉大学、湖北宏泰集团有限公司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与宏泰(武汉)医疗产业投资基金将共执合作之笔、同绘科技成果转化新篇章,加速打通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让创新成果能更快速、有效地惠及更多患者,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筑牢健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