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吴萍
长期摸黑玩手机,六旬老人被确诊为青光眼。5月7日,医生提醒,日常生活中应当科学用眼,避免长时间躺着使用电子设备或看书,尤其别摸黑玩手机,黑暗环境会使瞳孔放大,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
65岁的张婆婆平时爱刷手机看视频,白天忙于家务,晚上睡前总要看上一两个小时。近几个月因为怕影响家人休息,刷手机时她还关了灯。五一假期,她每天沉浸在视频中,4日晚看手机时突然感觉眼球胀痛得不行,赶紧放下手机闭上眼睛休息。3天过去,张婆婆感觉眼球依然胀痛,还出现了偏头痛,看东西越来越不清楚,每当眼睛看到日光灯,总会出现彩虹一样的光圈。7日一大早,她赶紧来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就诊,眼科主治医师袁利霞经过眼压、房角镜、眼底等综合检查,发现她眼压高达38毫米汞柱,还出现了房角狭窄,视野也有缺损的问题,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
袁利霞介绍,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常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和混合型青光眼,而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导致眼压升高的原因复杂多样,除了眼球解剖结构异常,前房浅、房角窄,房水排出通道受阻导致房水在眼内积聚,压力不断上升,除此之外,遗传因素也很重要,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此外,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都会增加患病几率。张婆婆就是因为长期在黑暗环境中玩手机,瞳孔会自然散大,虹膜堆积在房角处,导致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进而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急性发作时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能在数小时内导致永久性失明。”袁利霞强调,青光眼早期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轻微眼胀、视物模糊,极易被忽视,所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是早期发现青光眼的关键。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眼部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袁利霞提醒,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避免长时间处于黑暗环境,防止瞳孔散大导致房角关闭、眼压升高;控制饮水量,一次不宜超过300毫升,以免短时间内血容量增加,引起眼压升高;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焦虑等情绪波动,导致眼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