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田娟
在初诊的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为25%,进入到癌症晚期阶段时,疼痛发生率高达80%,其中三分之一为重度疼痛。在中国,每年仅有10.8%至11.8%的肿瘤患者接受规范的镇痛治疗。近25%被评估为中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仍未被处方强阿片类药物,甚至还有部分中重度患者未曾使用任何药物镇痛。担心吃“吗啡”等阿片类药物“成瘾”而产生抗拒心理?同济医院肿瘤科付强副主任医师指出,止痛药的成瘾率低于1%,只有正确认识止痛药,及时、按时使用,才能更安全有效。
止痛药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长期癌痛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干扰正常的抗肿瘤治疗,而止痛的最高目标是让癌痛患者实现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阿片类药物是缓解重度疼痛的关键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大脑μ受体的长期激活,导致神经适应性改变以达到止痛的效果。癌痛患者因疼痛作为“天然拮抗剂”,而抵消药物带来的快感,因此,长期用药可能会导致耐受,需要更高剂量的药物来维持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止痛药的耐受并非等同于成瘾性的精神依赖。
在临床实践中,癌痛止痛治疗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阶梯给药,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性质、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只有在长期、大剂量、不规范使用时,才可能会出现对止痛药的“耐受性”问题。
目前,我国在无成瘾性止痛药的研发上取得显著进展。新型止痛药其作用机制与传统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截然不同。它并非通过与大脑阿片受体结合来缓解疼痛,而是通过阻断疼痛信号传递的蛋白质来发挥作用,从而避免了阿片类药物常见的“成瘾”风险。
付强说,随着新型止痛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对癌痛治疗的深入理解,未来将会有更多安全、有效的止痛方案,为癌痛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据悉,同济医院肿瘤科袁响林教授团队正在开展一项针对骨转移疼痛的临床试验招募,采用了双效耦合镇痛创新药的联合无成瘾性止痛方案。这一方案已在膝骨关节炎伴疼痛的患者以及拇外翻手术患者的研究中展现出显著的镇痛效果,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创新机制获得专家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