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薄云娜 陈彦西
七旬老人突发头晕,以为是颈椎病,被送到武汉市中医医院就医后,专家迅速识别,经检查诊断她患上脑卒中。医护启动绿色通道,争分夺秒为她完成检查和溶栓,为老人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这场跨科室的生命接力,展现了医院“全院急救介入一盘棋”救治体系的高效运转。
72岁的王婆婆患有颈椎病多年,一直在武汉市中医医院疼痛科随诊治疗。26日下午,王婆婆在家突然感到有些头晕,颈部疼痛且右侧手臂抬不起来、人站不稳,她以为是颈椎病再次发作,赶紧联系家人将自己送到武汉市中医医院疼痛科就诊。
疼痛科副主任赵亮接诊后,发现老人此时还出现了言语不清、半身肢体无力等症状,高度怀疑王婆婆是急性脑血管病,立刻联系脑病科(神经内科)急会诊。
脑病科主治医师赵文静携带溶栓急救箱,于5分钟内到达门诊,经查体初步判断患者确为脑卒中。医护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放射科同步响应,经CT检查排除脑出血后,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此时距发病仅1个多小时,处于静脉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在征求患者家属同意、排除溶栓禁忌证后,脑病科医护人员立即就地为老人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老人言语功能明显改善,右侧上下肢力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避免了瘫痪等不良后果。目前,王婆婆正在住院接受后续治疗,预后良好。
“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迟1分钟就将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脑病科副主任张京兰介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黄金时间窗”是发病后的6小时内,而且越早越好。一旦错过这一黄金时间段,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有可能致残致死。为全力保障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脑病科与多学科团队之间建立“30秒响应机制”,织密覆盖全院的卒中预警监测网络。科室常态化开展卒中识别技能培训,并定期在各科室循环发放卒中防治手册,为抢救时间窗内的卒中患者赢得黄金救治期。
专家提醒,中风病(脑卒中)除了常见的“半边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说话不清”之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隐形信号”,比如:头晕或天旋地转;突然视物成双;视野缺损或眼前发黑;走路不稳、容易向一侧偏斜;短暂性遗忘或意识模糊,几秒钟又恢复正常等,千万别简单归咎于颈椎病或没休息好,这些症状很可能是后循环缺血的警报,需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师帮助,避免错过黄金治疗时间。
据了解,近年来,武汉市中医医院不断健全“全院急救介入一盘棋”的救治体系,打造24小时畅通的卒中急救绿色通道,使患者得到快速而精准的联合诊治,有效降低卒中致残率和死亡率,更有溶栓、取栓术后中西医结合的专业康复训练,着力为患者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随访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周期管理模式,最大程度为武汉及周边地区的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