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海霞 记者 顾潇)近日,扬州一名女婴因为羊水Ⅲ度胎粪污染,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危重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又发现女婴患有死亡率极高的“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在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救治下,成功跨过这一致命关卡,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近日,一名女婴在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后不久就出现呼吸急促、呻吟、口唇青紫等危重症状,被紧急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胸部X光检查提示“双肺斑片影”,确诊为羊水Ⅲ度胎粪污染导致的新生儿肺炎。
经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后,患儿呼吸困难稍有缓解,但病情突然急转直下——在吸氧状态下,其血氧饱和度仍剧烈波动,血气分析更提示严重低氧血症合并酸中毒,生命岌岌可危。
危急关头,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张燕萍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敏锐判断患儿可能合并死亡率极高的“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她立即启动急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证实了这一诊断,患儿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心脏右向左分流,导致全身缺氧进行性加重。这一隐藏在肺炎背后的“沉默杀手”正是病情急剧恶化的元凶。
随后,在提高氧浓度以及使用肺血管扩张剂等治疗后,患儿症状仍无明显改善。新生儿科王艳晴主任医师团队再次评估病情,并在新生儿科主任管峥指挥下,果断采取“高频振荡呼吸机(HFOV)+NO吸入”治疗,奇迹发生了——很快患儿皮肤青紫消失、气促症状明显改善。
NO吸入1小时后,患儿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5%以上,48小时成功撤离NO吸入,72小时顺利撤离呼吸机,复查心脏超声肺动脉压恢复正常。后续女婴病情又经历了一系列危机,新生儿科团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最终帮助宝宝转危为安。
新生儿科医生陈佳伟介绍,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是因肺血管阻力异常增高,导致缺氧、呼吸窘迫及全身青紫的新生儿危重症。发病凶险、死亡率极高,在活产新生儿中发病率约0.2%,在呼吸衰竭患儿中比例高达10%。
医生表示,该病主要与生后肺血管未能正常扩张有关,与缺氧或酸中毒(如宫内窘迫、窒息、胎粪吸入),肺部疾病(如肺炎、肺发育不良、先天性膈疝),心血管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母亲孕期服用某些药物、感染或遗传因素相关。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