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张妮妮
实习生 张子彤 施佳烨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书籍,和24节气有关,你们感兴趣吗?”近日,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小学“蒲公英阅读小镇”里,阅读小站志愿队的张澄宇老师正在给学生上阅读课。这支由该校语文、音乐、数学等学科教师组成的“小昙昙蒲公英阅读小站志愿队”,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为全校2000余名学生提供了系统性阅读服务。
主导搭建阅读生态
面对70%的进城务工子女家庭阅读资源匮乏的现状,志愿队教师主动联合社区,利用双休日开展阅读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张澄宇老师带领10人教师团队,从最初的5000册藏书起步,通过社会募集、学校采购等方式,将图书量扩充至2.3万册。数学教师全佩琪创新设计“阅读存折”积分系统,音乐教师张妮妮开发“故事音乐课”,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音乐剧,深受学生喜爱。
此外,志愿队教师还连夜开发“亲亲阅读资源包”,针对不同年级制作音频故事、手绘思维导图。每周四下午的“线上好书品鉴会”,语文教师李艺文都会化身“故事主播”,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草房子》《红豺》等作品。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让居家学习的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温暖。
用阅读点亮童心
一年级班主任汤盼发现学生韬韬(化名)虽然调皮却喜爱阅读,特意为他制定了“阅读成长计划”,每周推荐适合的绘本。经过一学期的坚持,韬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还在班级故事会上声情并茂地讲述《爷爷一定有办法》。道法教师韩明丽感慨:“是教师们的持续引导,让阅读真正成为改变孩子的力量。”
志愿队教师不仅关注校内阅读,更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尚灵老师带领学生走进12个困难家庭开展“送书上门”活动,为特殊儿童定制个性化书单。他们还与武昌图书馆合作开设“武昌大讲堂”,邀请非遗传承人、作家进校园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将《山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转化为生动的互动课程。
从书本走向社会实践
2023年,志愿队教师将目光投向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在张澄宇老师的指导下,“小昙昙文创社”的学生们走访街区老建筑,查阅地方志,历时半年编撰完成《童眼看昙华》绘本。数学教师尚灵带领“昙华林小导游”社团,将数学测量、数据分析融入导览路线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我们不仅要教孩子读有字之书,更要引导他们读好生活这本大书。”校长蔡炜表示,教师们通过“小昙昙剧场”“文创社”等平台,将《呼兰河传》等文学经典改编成课本剧,组织“红色经典润童心”主题读书会,让阅读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
这支平均年龄36岁的教师志愿队,用6年时间在校园内外播撒阅读种子。他们开发的“主题阅读课程包”被纳入武昌区阅读教育资源库,“昙华林文化导览”项目获市级创新实践奖。校长蔡炜表示:“‘小昙昙蒲公英阅读小站志愿队’还很年轻,他们有朝气、有动力、有想法、有行动,为爱阅读的孩子们点亮一盏盏心灯,用阅读的力量去温暖更多渴望知识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