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胡丹萍
2月27日至3月28日,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与学校12个学院结对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跨学院、跨学科、跨课程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此次集体备课会以强化思政引领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协同、构建中医药特色大思政育人格局为目标,共同探讨中医药特色思政课和专业课共融共建的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时珍文化进课堂,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集体备课会采取“结对共建”模式,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重点围绕“两个结合”“荆楚特色”“AI赋能”“中医药自信”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系统梳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价值契合点,挖掘思政元素,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和湖北地域特色的思政育人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分别前往学院备课。2月27日,王小静、魏飒、张璐等老师赴针灸骨伤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2月28日,胡永干、朱澳拉等老师赴基础医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3月27日,朱必法、费雪莱、张夏、石玉莹等老师赴护理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备课会上,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准备充分,讨论热烈,集体备课会亮点纷呈:一是坚持“两个结合”,构建“理论+实践+文化”三维课程体系,深挖中医药文化精髓,突出“时珍文化特色”,将李时珍精神融入思政课案例库,打造具有“中医味,荆楚香”的荆楚中医药特色课程;二是立足“树立中医药自信”,强化服务湖北意识,将树立中医药自信作为重要的思政元素,擦亮时珍文化名片,运用时珍文化赋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协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开发“荆楚中医药文化之旅”实践项目。三是创新“AI+中医药”教学模式,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实践中的应用,联合打造中医药特色AI智慧课堂。四是共建双向协同示范性项目,推进双向协同形成标志性成果,为双向协同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