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施慧丽
实习生 张子彤 施佳烨
在武汉文理学院的课堂上,她让数据模型“开口说话”;在乡村幼儿园的讲台上,她用仿真实验破解危机管理难题;在学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她以产教融合开辟育人新路。从教十余年,教育学院刘伊老师以“实训场”理念重构课堂,用科研赋能教学,将教育者的情怀与智慧播撒在城乡幼教沃土。4月8日,新闻记者从武汉文理学院获悉,该校今年教师节刘伊不仅带领学生捧回多项全国赛事大奖,同时作为学前教育系主任,她抓住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契机,推动成立“武汉文理学院中贝未来学前教育产业学院”,搭建起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
把产业难题变成课堂课题
走进刘伊的《学前教育管理》课堂,投影屏上跳动着20所幼儿园的师资数据曲线,学生们正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寻找园所管理的优化路径。“这些数据来自我们产业学院的合作园所,每个图表背后都是真实的管理痛点。”作为“中贝未来学前教育产业学院”的推动者,刘伊打破传统校企合作边界,将园长办公室的难题转化为课堂任务书。
金色阳光幼儿园园长文新对这样的改革感触颇深:“过去实习生要磨合三个月才能上手,现在她们带着数据分析报告入园,能直接参与课程优化。”在刘伊构建的“课程设计—实践—竞赛”培养链中,学生们既要完成幼儿园安全风险预警方案,又要直面托育机构职业倦怠问题。近三年,她的学生团队先后斩获“当代杯”“哲寻杯”等赛事一等奖,3篇毕业论文获评校优秀学位论文。
让理论工具“看得见摸得着”
“为什么乡村幼儿园午休床位总是不够?”在刘伊的课堂上,带着泥土味的问题,成为打开教育理论的钥匙。学生夏伊琳记得,为破解“普惠性幼儿园资源配置”难题,刘老师带着她们跑遍武汉三镇,用调查数据验证教育公平理论。
这种“项目化教学”模式更在危机管理中显现实战价值。通过模拟食物中毒、传染病暴发等突发事件,刘伊将自主研发的“园所安全风险预警系统”转化为分层实训模块。毕业生文玲琳现已成为幼儿园教学主管,她坦言:“当年课堂上的角色扮演,让我现在处理家长投诉时仍能快速调取‘策略库’”。
在童心里播种社会担当
乡村振兴实践基地里,刘伊正指导团队调试幼儿园危机管理仿真实验设备。这是她连续两年带队赴房县“送教送培”的升级版——用VR技术还原乡村幼教场景。当城乡教师通过云端共同处置虚拟突发事件时,教育公平的种子已悄然萌芽。
“教育不是真空里的实验,必须带着社会温度。”刘伊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植入“幼有所育”公益调研,带领学生将3.2万字的课程报告转化为幼儿园管理建议。学生论文里,“红色文化进园所”“劳动教育新路径”等选题频频斩获大奖,而更让她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扎根县域幼教一线。
如今,刘伊的“实训场”仍在扩展边界:她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正尝试用AI技术分析儿童行为,主编的教材新增了“智能幼教”章节。站在学前教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的新起点,这位总是把“产业前沿”“社会需求”挂在嘴边的教师,依然保持着带学生“泡”幼儿园的习惯。正如她常说的:“好的教育者,既要看得见数据背后的规律,更要听得见童心跃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