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提分有道,关键词有三:基础、能力、应用
2025-04-09 20:25: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张屏

摄影记者 黄士峰

刘婷老师(右)做客“名师来了”

4月8日晚,曾获湖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优秀教师刘婷博士,做客“名师来了·冲刺高考”生物专场节目,为广大考生生物冲刺复习支招。刘婷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曾指导学生参加国际生物比赛(英国奥林匹克生物竞赛)获国家金奖和铜奖,也多次获得武汉市教育科学院的命题证书。

这些高频考点请注意

刘婷介绍,新高考湖北生物卷有基础、能力、应用等三个关键词,具备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等特点,对考生提出了以下要求:重视理解能力、强化逻辑推理能力;反对盲目机械刷题,注重错题反思;重视课本知识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我将2022年至2024年湖北生物卷的考点进行了整理归纳。从知识覆盖面的角度不难发现:在2024年的命题中,对基础知识细节考查更加深入、全面,模块综合题更侧重考查学生分析信息、逻辑推理和归纳表述的关键能力,在考题中探究性实验占比变多,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更重视迁移应用。将2024年试题与2023年试题做详细比较,则能看到,选择题明显减少了对图表信息的考查,侧重题干信息的解读能力;非选择题减少了长句表述类问题,增大了选填题逻辑思维能力考查的比例。”她说。

基于以上深入分析,刘婷归纳出以下主要高频考点,提醒考生重点关注。它们包括但不限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规律(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血糖、体温、水盐)、植物激素调节、种群与生态系统、生物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单克隆抗体制备、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针对“四性”来备考

眼下离高考还有约60天,许多学校正在进行二轮复习,想在生物科目上提分,要注意什么?刘婷分析多道真题,给出了极具实操性的备考建议。

首先要基础扎实。学生应充分熟悉教材,对光合作用、遗传规律等主干知识要能深入理解,能迁移应用,对课本上的边栏信息等不要放过,还要多思考知识与社会的联系。此外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整合重构,形成跨章节跨模块的思维导图。

综合题是许多同学的难点。对此,刘婷的建议是复习时弱化机械记忆,注重知识迁移和真实情境的应用;平时训练时注重挑选跨模块知识融合的题目;在课堂上着重记录老师的分析逻辑,特别是老师解读信息题的思维路径。在考场上面对新情境题时,可以先浏览长题干,标注题干关键词,并用不同符号进行区分,对实验题可以标注研究对象、实验目的、因变量/自变量等。

具备创新性、开放性的题目通常难度较大,表现为情境陌生化,设问开放化,知识融合化,考查学生更高阶的能力素养。对此,刘婷建议,首先将题干中出现的陌生术语转化为教材核心概念,用思维导图梳理题干信息之间的逻辑链,再来利用知识迁移调用相似题型的解题模板。“在后期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尝试进行某些真题的变式改编,例如验证型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或者将题干中的某些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来完成题目中逻辑链等重新串联。在各类联考调考中,则可以先尝试利用高频开放设问的答题模板,串联逻辑链,同时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性。”她说。

应边学边思边疑边问

刘婷建议,当前,考生们要注重考试和课堂知识的融合,从而提升自己的听课效率。

她说,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学生需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边学边思边疑边问,自能有所顿悟。学生应在课后自主学习时把精力放在已经讲透的重点内容上,实现知识的自我内化,注重在深入理解基础知识后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在死记硬背上消耗过多时间、不钻研偏题怪题,在实践中出真知。

“来直播前,我特意收集了同学们遇到的常见问题并做了解答,这些问答供大家参考。”刘婷说,有些学生在知识点层面有问题,那就要更加重视平时作业中遇到的错题,要重新回顾相应基础知识,做归纳整理、查漏补缺,对相似知识点要匹配关键描述,从而区别不同的应用情景;对课本中重要的知识板块有疏漏的,在二轮复习中要花时间认真复盘,练习由易到难,逐步理解做题规律;对实验类题目,需找准自变量,特别要注意大题干中需要探究或验证的内容有几项,避免出现实验设计不全面的典型错误。

她特别提醒,要做到高效复习,一定要在习题课上注重跟随并学习老师对题目的拆解方法和分析思路,从老师的视角重新审视题目;语言表述则要注意规范运用生物术语,书写答案时逻辑清晰。

为服务广大高考考生及家长,新闻组建了“新闻2025高三家长群”(QQ群号:320458485),其中有“名师来了·冲刺高考”系列公益讲座的内容回放。近期,我们还将邀请高校招生负责人入驻“新闻2025高三家长群”,为家长们线上答疑解惑。关于高考的权威信息、鲜活新闻、服务资讯等内容,我们都将第一时间在群内发布。欢迎广大高三学生家长入群咨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