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魏成明
组考工作,直接影响着一个考区、一个考点考风考纪的好坏,影响着学校、教育行业的整体形象,更影响着考生群体的公平竞争和切身利益。近日,应城市实验初中开展中考英语听说考试教科书式组考,树立组考样本,让师生均提前适应规范化考试。
明责定岗,筑牢组考“责任链”
“考务工作无小事,每个环节都是‘责任链’上的关键扣。”4月11日,在考点考务专题会上,应城市实验初中校长叶文斌向全体考务人员强调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议以“清单化+责任制”为抓手,将考务工作分解为“设备保障、考生管理、应急处置”3大模块28项具体任务,实行“定岗、定人、定责”三定机制:设备组每日对90台考试终端、听力系统、网络环境进行“拉网式”巡检,建立《设备运行日志》;考务组制定《时间轴操作手册》,精确到“考生每批次候考时间、监考教师换岗衔接”等细节;运维组按照《考生应考指南》提示,通过动画演示、模拟考场体验等形式,帮助学生熟悉“登录-试音-答题-提交”全流程。
“我们不仅明确‘谁来做’,更细化‘怎么做’。”分管教务工作的副校长程国斌展示的《考务人员工作手册》中,每个岗位均配有“操作流程图”和“应急提示单”,确保“人人懂流程、岗岗知重点”。
严循规程,织密考务“操作网”
4月12日考试当日7时30分,全体考务人员就位。考生在带队教师引导下分批次进入考点。候考室内,带队教师、监考教师对照“三查三验”标准(查准考证、验身份证、核人脸信息)逐一核对考生身份;备考区电子屏循环播放《考试操作指南》,心理教师通过“深呼吸放松法”帮助考生缓解紧张情绪。8时20分整,首批考生有序进入考场,监考员严格执行“三次安检”(入场前、候考时、登录前),确保安全入场。
考试过程中,监控室实行“双岗双责”,实时监测各考场设备运行、考生作答状态,同步录制考试全程影像;技术保障组在机房24小时值守,建立“5分钟响应机制”,对网络波动、设备卡顿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介入处理。每场次考试结束后,考务组立即启动“数据三核对”流程(考生作答数据、系统记录数据、备份数据交叉校验),确保考试数据“零误差”。
“从考生踏入考点到离开考场,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动作’,我们就是要把‘规范’刻进组考的每一个细节里。”副校长许萃表示。
多维守护,拧紧安全“防护阀”
“考生突然头晕,请校医立即到场!”前期模拟演练中,一名学生“突发不适”,考点立即启动《医疗保障应急预案》,医务组3分钟内到达现场,监考教师同步联系班主任与家长。这是考点构建“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的一个缩影。
在硬件保障上,考点对考场进行“降噪处理”,在前期加装隔音门窗的基础上铺设防滑地垫,确保听力考试“零干扰”;在应急管理上,联合公安、电力、网信等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考前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配备备用电源、应急网络,确保“断电不断考、断网不断联”;在人文关怀上,为特殊考生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引导服务,设置临时休息区、备用文具包,让组考工作既有“硬度”更有“温度”。
“安全是考试的底线,我们既要‘严’字当头,也要‘暖’字打底,让每个考生都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负责九年级工作的副校长李林华说。
从考务筹备的“责任到人”到组考实施的“规范到位”,再到安全保障的“守护到底”,应城市考区实验初中考点以“教科书式”组考实践,生动诠释了“严谨、细致、温情”的考试服务理念。这场考试不仅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检验,更是对考点组织能力、协同能力、应急能力的一次“全要素大考”。正如孝感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人在巡考时所说:“这样的组考标准,就是我们追求的‘孝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