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那些事:月球“挖土”小能手
2025-04-24 21:35:0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哈尔滨4月24日电(记者杨思琪、姜思妮)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近日,记者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这里诞生了众多航天领域“国之重器”。位于校园内的哈工大航天馆,展厅里的火箭模型矗立,一件件展品诉说着哈工大人探索宇宙的智慧与勇气。

“这个软袋看起来其貌不扬,却是从月球‘挖土’的小能手。”哈工大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贺子翔是一名学生讲解员,手指一件姜黄色的长袋状展品,向参观者介绍月球“挖土”的过程。

与地球不同,月球环境具有低重力、大温差、强辐射等特点,表面还存在很多尖锐的岩石。这个名为“取芯钻具”的装置长约2.5米,是从月球“挖土”的关键装置,包括取芯钻头、取芯钻杆和取芯软袋三部分,曾在2020年、2024年完成嫦娥五号、嫦娥六号两次月壤采样任务,将月球土壤安全带回地球。

这一装置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邓宗全团队,与哈工大化工与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工团队参与研究设计。最外层是可以旋转钻进的钻杆,紧靠钻杆内部的是取芯管,中间藏着取芯软袋。取芯软带是用高分子纤维编织而成,耐高温、易翻折、质地柔软、强度极高,能承受4000牛顿以上的拉力,大约相当于提起400千克的重物。

在一段模拟月球“挖土”视频中,随着钻头向月球表面以下钻进,取芯软袋紧随其后,缓缓下降。当取芯软袋一点点内翻,珍贵的月壤样品便被包裹在取芯软袋之中,恰似制作一根“月球香肠”。红肠是哈尔滨特色美食,因此整个采样流程也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校友栾恩杰形象地称为“哈尔滨香肠”。

“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月球表面进行两米深度的钻取采样工作,并且保证采集到的月壤完好地保持原始的层理信息,为后续月球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贺子翔说。

不少幼儿园小朋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姜思妮 摄

“中国航天日”之际,哈工大航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打卡”。“看到很多实物和模型,让我对航天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学生许笑宁说,航天梦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将激励自己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努力学习、勇敢前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