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童梦婷
蝉鸣声声,热浪袭人,武汉市武昌区育苗幼儿园的活动室里却洋溢着别样的清凉与生机。5月7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体验课在此展开,孩子们化身“小小蚕农”,从养蚕、抽丝到制作团扇,全程参与传统布艺实践,在触摸蚕丝的温润中感受中华文明的瑰丽传承。
当萌娃遇上蚕宝宝
在班级精心打造的“清凉蚕室”里,木架上的蚕宝宝成为孩子们的“心头宝”。“蚕宝宝也怕热吗?”朵朵踮着脚尖,将新鲜桑叶铺成“遮阳伞”,认真的模样让老师忍俊不禁。每天晨间,孩子们轮流为蚕室通风、更换桑叶,用彩笔在观察记录册上描绘蚕宝宝的“成长日记”—— 蜷缩的幼虫、舒展的叶片、温度计上的数字,这些充满童趣的符号,不仅记录着生命的蜕变,更让“养蚕缫丝”的古老智慧变得触手可及。
古法工坊开张
当金黄的蚕茧挂满竹匾,孩子们期待的“古法抽丝”环节正式开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蚕茧投入沸水中煮制,用细木棍轻轻挑起晶莹的丝线,笨拙却专注地缠绕在竹制伞骨上。“原来丝绸是这样来的!”明明举着泛着绸缎光泽的蚕茧惊叹,阳光透过薄茧折射出细碎光晕,仿佛千年丝绸文明的光芒在此刻悄然流转。
团扇摇曳童趣
在团扇装饰环节,孩子们的创意彻底迸发。彩笔勾勒出七彩彩虹、绽放的花朵,布贴化作翩跹蝴蝶,亮片与珍珠点缀成闪烁繁星。轩轩摇晃着缀满亮片的扇子,蚕丝随凉风轻轻颤动,“我的扇子会发光!”的欢呼声中,传统团扇褪去古雅外衣,披上了童趣的“新装”。当孩子们举着亲手制作的蚕丝扇奔跑嬉戏,蚕丝的温润与夏日的炽热交织,谱写出传统工艺与现代童真的美妙和弦。
“这些会呼吸的蚕丝,是最好的文化启蒙。”幼儿园负责人望着孩子们的作品感慨道。作为园所“四季布艺”特色课程的夏季篇章,此次活动将养蚕文化、古法技艺与手工创作深度融合,让“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从课本走向现实。据悉,该园未来将围绕二十四节气,持续推出“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文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四季流转中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