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余云
2015年,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五色阳光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聚焦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大型赛会等六大领域,8075名注册志愿者,汇聚力量12万小时的服务时长,记录下他们无私奉献的足迹。与中国建筑科技馆、武汉地铁集团等建立长期合作,获评“本禹志愿服务队”等诸多荣誉。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深耕乡村美育,艺术点亮童梦
五色阳光志愿服务队的品牌项目“乡村·艺术·家”志愿服务活动,连续10年组织志愿者每周三赴鸿华希望小学和杨桐小学,开展美育帮扶课堂,累计5500余课时的美术、手工、音乐、舞蹈课程,20544.54小时的用心陪伴,1900余名乡村儿童从中受益。
创新的“美育课堂+美丽乡村”模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了解乡村文化,在户外墙绘活动中美化家乡,“成长档案”记录成长轨迹,“周三邮局”传递温暖书信,受助学生邓阳凯荣获少儿书画大赛铜奖,见证着乡村儿童艺术潜能的绽放。
扎根社区服务,温暖传递万家
在金龙社区“阳光课堂”开展30余期活动,为社区儿童带来创意手工、绘画教学,“远乡近邻”教育主题活动中,20余天的墙体彩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转化为生动的视觉语言,打造社区文化新地标。
开展“折翼天使”项目40余次活动,为特殊群体送去关爱,周末开展地铁引导、场馆服务,累计参与地铁站服务40次、科技馆服务260次,用实际行动参与社会共建。
护航大型赛会,青春闪耀舞台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世界斯诺克武汉公开赛华创会等国际、国家级赛会现场,在这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会上,五色阳光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始终以专业素养与青春热情闪耀在服务一线。
已累计组织志愿者逾500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4000小时,这支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学子为主体的队伍,参与国家级、国际级赛会保障工作,他们书写了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的华章。
创新育人模式,培育志愿之花
他们创新育人模式,“专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教育”三维融合模式,将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技能用于志愿服务,实现专业与服务的良性循环,他们推出《劳动素质奖励分实施办法》,将志愿服务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他们依托“志愿汇”精准记录服务时长,“招募-培训-考核-表彰”全链条管理,每学期评选25%的“优秀志愿者”,新媒体宣传树立模范典型,形成实践育人的正向循环。站在新的起点,五色阳光志愿服务队明确发展方向。他们设计了系列志愿服务成果的文创产品,以乡村美育课堂上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画作和社区墙绘中的特色元素,开发了明信片、立牌、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拓展“艺术+志愿服务”外延。
未来他们将开发更多美育新课程,构建多方联动机制、打造志愿服务生态圈,加强跨区域合作、推广成熟项目模式。五色阳光志愿服务队始终牢记“服务社会、立德树人”目标,让志愿精神的光芒照亮更多需要温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