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一铲皆课程!这群小学生在烟火气中烹饪地道楚菜
2025-05-09 21:0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陈诗灵

实习生 何淑宁

“剥、削、切、炒,孩子们的动作虽稚嫩,但专注的眼神里透着对劳动的热爱!”5月9日下午,武汉市江汉区第三届“小伢当家——江汉伢喊你品楚菜”劳动实践展示活动,在大兴第一实验学校金雅校区举行。来自全区各小学的“准厨神”们以锅铲为笔、以食材为墨,在烟火气中烹饪地道楚菜,书写劳动教育的生动答卷。

小学生复刻楚味经典

“劳动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让孩子在真实场景中‘出出汗、动动手’。”一开场,活动负责人就向在场师生进行了介绍。

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活动六大主题区域以“德智体美劳”为脉络,将楚菜文化、艺术创意、健康饮食等元素融入楚菜制作:低年段的小选手们在“果蔬变形工坊”中,用稚嫩的小手将果蔬变成了各种楚文化符号;中年段的选手们在“电饭煲实验室”里,探究如何用电饭煲复刻楚味经典;高年段的选手们独立完成特色楚菜的制作。

热气腾腾的灶台前,小选手们正争分夺秒。武汉关小学学生朱芝乐手持锅铲翻炒虾仁、莲子、藕丁,额头沁出细汗:“妈妈教我要‘急火短炒’,但火候其实有点难把握。”

“看,孩子把橘子做成游鱼,黄瓜做成巨龙,一起在江水中翻涌!”一名老师指着汉口回民小学学生热西代的制作区感叹。

今年的劳动实践展示活动特别设计了“互动体验卡”,师生和嘉宾可凭卡上的镂空相框与特色楚菜合影打卡。“我抽到了红领巾学校学生林雨菡做的这道藕汤,汤色清亮,藕块粉糯,不愧是湖北名菜!”一名老师边拍照边赞叹。

不远处,评委团正仔细观察菜品形态:“常青树实验学校学生曹梓萱做这道清蒸武昌鱼的摆盘宛若一副孔雀开屏的造型,连鱼鳍都立起来了。”“单洞新村小学学生在餐盘底部用西瓜雕刻了容器,创意满分!”“华中里小学把珍珠圆子做成了花朵的样子,惟妙惟肖。”

菜品充满楚文化元素

在知“食”交流会上,小选手们还化身“营养师”,向评委介绍菜品中的膳食搭配:“竹荪里面灌了鱼茸,让这道菜既鲜美又有营养。”邬家墩小学学生孙向阳说。

评委点评北湖小学选手李鸿海的“楚韵‘和’藕五彩圆”时说:“他竟用蝶豆花粉、红蓝草粉、紫蓝草粉给珍珠藕丸上色,既有楚菜特色又充满童趣!”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菜品充满了楚文化元素。如卫星村小学结合了编钟、华苑小学结合了黄鹤楼、常青一校结合了虎座鸟架鼓、取水楼小学结合了武汉文创“蒜鸟”。

一勺一铲皆课程

烹饪现场飘着葱姜香气,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学生刘子涵正用镊子将姜丝平铺在武昌鱼脊背上。他扬起头向记者介绍:“今天我做的是楚水至味——清蒸武昌鱼,这道菜结合了我们学校学习的数学和科学知识,数学知识体现在要精准地把控蒸的时间,保持鱼肉的鲜美细嫩;科学知识则体现在菜的营养均衡上,鱼肉配合着蔬菜水果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膳食纤维。烹饪里充满着智慧,一勺一铲皆课程!”

活动结束后还举行了颁奖典礼。当《过早》的湖北小曲旋律响起,长港路小学的孩子们用童声唱出武汉人的“早餐江湖”。此外,幼儿园、旅游学校也自主安排展示了体验项目。

“劳动教育应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孩子在实践中深刻理解责任担当与创新创造的意义。”江汉区教育局小教科负责人表示,该区劳动教育活动严格对标各学段劳动素养培养要求,不仅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成为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的有效抓手,通过系统化实践充分彰显了“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落地成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