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节课就能解析教学风格还能提意见,小学构建AI赋能型智慧教学体系
2025-05-14 16:55: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张煜 许许多多

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打造“AI赋能型智慧教学体系”,依托“AI算力的智能反馈系统”,构建覆盖教学全流程的智能诊断网络,推动课堂教学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为“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提质增效探索出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构建课堂双画像机制

在教学行为智能解析模块,学校通过部署智能终端实时采集师生语言交互、肢体动作、情感反馈等多模态数据,创新性建立“学生个人画像+班级群体画像”的双画像机制。系统运用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对课堂视频进行语义切片和多模态数据自动标注,精准定位问答场景并生成结构化教学档案,完整还原课堂实景。例如,在范泽颖老师的数学课堂分析中,系统通过教师行为占用率精准识别课堂类型为“练习型”,并基于学生抬头率、互动频次等数据,为教师提供 “适时介入提问引导”的具体建议,实现课堂行为的可视化诊断。

实现分层教学精准落地

教学诊断分层应用模块采用 “基础层时间序列分解—逻辑层问答关系挖掘—策略层教学效能评估”的三阶分析模型,深度融合AI学情系统,精准定位教学薄弱环节。通过对课堂提问进行布鲁姆分类和4MAT模式分析,系统能识别出“是何类”问题占比过高、“为何类”“如何类”高阶问题不足等问题,并生成个性化改进方案,助力教师优化问题设计梯度。基于诊断结果,学校进一步实现作业分层和辅导定制化,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均能获得针对性支持,推动“因材施教”从理念走向实践。


打造教师专业成长新生态

依托百万级教学行为数据库,学校构建教师发展数字画像体系,仅需十节课即可解析教师教学风格,生成包含讲授语速、提问效能、互动形式等维度的精准分析报告。特色开发的“同侪比对功能”,可智能提取全市顶尖教师的黄金教学片段,为教师提供靶向性专业成长方案。在某次数学课堂分析中,系统针对教师提问开放性不足的问题,同步推送了市优课中的启发式提问案例,助力教师快速提升课堂设计能力。


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为打破校区壁垒,学校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集体教研平台,构建“三校区跨空间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联动教研”“直播听评课”等功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实时共享、教研活动跨校同步。系统提供的教学设计数据看板,可动态展示教师教案、课件使用情况,助力学校优化校本资源建设。例如,英语教师杨思的校本课件被跨校区引用超百次,形成“一人设计、多校复用、协同优化”的教研新生态。数据驱动的教研模式,让教学策略优化更具科学性,真正成为教师减负提质的“导航仪”。


作为武汉市智慧教育试点校,中华路小学的实践表明,AI技术与教学场景的深度融合,正重塑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的生态。随着“智能反馈系统”的常态化应用,该校为基础教育阶段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赋能、数据驱动、师生共长”的鲜活样本。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教育数字化创新,让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目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