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渊
5月20日清晨,武汉市黄陂区双凤中学的操场上人头攒动,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尽管烈日当空,却难掩学生们参与劳动教育集市的热情。18个展位各显神通:七(12)班的同学头戴手工面具招揽顾客;七(2)班的口号“留得糕点在,不怕没人吃”令人忍俊不禁;更有学生手持向体育老师借来的喇叭穿梭吆喝,“赚取”同学们的点赞星……这场以“劳动创造未来,科技赋能成长”为主题的第二届劳动艺术节活动,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创意与活力,更成为该校“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
营养早餐制作中
特色摊位藏着“十八般武艺”
“这是我们班用废旧毛毯改造的镇店之宝——‘魔法书’文件夹,既环保又实用!”七(11)班的陈同学自豪地向参观者介绍班级的“衣旧有你”低碳主题摊位。作为劳动教育集市的亮点之一,各班展位各具特色,既有传统工艺的传承,又有科技创新的融入。
“衣旧有你”低碳主题摊位
边角料做出时尚手提袋
在七(3)班的“布里生花”扎染展台前,围满了跃跃欲试的学生。扎染作品色彩斑斓,蓝白相间的纹样仿佛一幅幅水墨画。“我们专门跟着老师学习了扎染技艺,今天还邀请其他同学现场体验!”一名学生边示范边讲解。
“布里生花”扎染展台
不远处的七(12)班则展示了纯手工组装的小电扇,任诗语同学举着作品介绍:“别看它小,续航久着呢!我们还设计了谜语互动,答对就能赢取奖品。”
手工创意小电扇
美食类摊位更是人气爆棚。七(2)班的蛋挞和蛋糕香气四溢,朱靖悦同学虽坐着轮椅,却全程参与制作;七(1)班的煎饼、煎饺等摊位前排起长队,学生们坦言“在家和妈妈学了好几天”;七(10)班的奶昔和果蔬汁成为“解暑神器”,短短半小时便告罄。
蛋挞和蛋糕香气四溢
“从创意设计到成品制作,再到创意招牌海报和吆喝推销,都是我们独立完成的!”七(2)班学生肖雨欣兴奋地说。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劳动技能,更让他们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为了布置展位,我们甚至搬来教室的绿植做装饰!”一名学生笑道。
水果奶昔受到热捧
活动会徽出自学生之手
本次劳动教育集市不仅注重动手实践,更将科技与多学科融合,展现出学生们的巧思与匠心。
活动会徽(作者供图)
活动主展板上,一幅由七(14)班李陈霖同学设计的会徽格外醒目——展翅的凤凰和手掌托举着齿轮与画笔,翅膀纹理则又融入麦穗纹理。“凤凰象征学校之名,齿轮代表工业劳动,画笔指向艺术素养,麦穗则是劳动热情的化身!”李陈霖向参观者详解每一处细节,“用绘图软件反复修改,才让这些元素和谐共生。”
李陈霖同学与自己设计的会徽(学校供图)
艺术与劳动的结合同样吸睛。七(15)班的插花展位前,老师们身着旗袍与学生合影;七(13)班的书画扇面上,梅兰竹菊的笔触清新雅致,也引得师生们驻足称赞、拍照打卡。
书画扇面展示
七(16)班的“清廉主题书签”则将德育融入劳动,学生们用书法和绘画传递廉洁理念,校长白岚不由为作品点赞:“这正是双凤中学‘五育并举’理念的生动写照——让劳动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清廉主题书签”
活动还涌现出许多“就地取材”的智慧。七(6)班的书立则用木片拼接而成,七(7)班用废弃纸箱制作精美笔筒,七(9)班手工花卉材料来自塑料、口红和扭扭棒……“这些创意解决了物资有限的难题,也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科室副主任王凤评价道,“活动中,学生们大放异彩,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尺,劳动让每个孩子都能闪光。”
“老师喜欢我的插花作品”
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劳动教育并非一时之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各位老师必须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德育副校长陈恩龙强调,本次劳动艺术节不仅是成果展示,更是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缩影。
老师们与学生作品合影
在“教室整理与美化评比”中,七(10)班、八(9)班凭借环境卫生、书柜布置、桌椅书包摆放、个人学习用品收纳、劳动工具收纳等荣获“最美班集体”;七(2)班、七(7)班、八(15)班等班级的菜地因“松土勤快、蔬菜花卉长势喜人”被评为“示范田”。这些日常化的评比活动,将劳动习惯培养渗透到校园生活的点滴。
教室整理与美化评比(学校供图)
校长白岚表示,孩子们通过蔬菜种植、家电维修、手工制作等多样化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创造未来,科技赋能成长”的深刻内涵。未来,学校计划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如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等,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内涵,串联起德智体美劳的育人链条,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写下生动注脚。
(摄影:新闻记者 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