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付幸
姚小明校长回顾“十年之约”
5月24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十年工作总结会举行。武汉市光谷第二十六小学、二十七小学(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严西湖小学南校区、北校区)校长姚小明感慨:“2006年我当华师附小校长时,参与开启了华中师范大学第一个基础教育合作办学项目:与东湖高新区合作共建光谷二小。这是第一个‘十年之约’。如今光谷二小已成为光谷教育的名片。2025年我又见证了第二个‘十年之约’收官。亲历合作办学、光谷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很骄傲。”
光谷二十六小的阳光课堂
省级课题评审会
十年是从无到有到优的历程。武汉市光谷第二十六小学2015年9月投用,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1455人,教师84人,获“国际生态‘绿旗’学校”“武汉市四星级智慧校园”“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1+X课后服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导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获评武汉市“百优智慧”教学模式;武汉市光谷第二十七小学2019年9月投用,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379人,教师80人,获“国际生态‘绿旗’学校”“全国气象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等荣誉称号,获评“2022年武汉市十佳民间河湖长”。
光谷二十六小管乐团获湖北省优秀乐团、武汉市器乐比赛二等奖、武汉东湖高新区优秀节目一等奖
光谷二十七小距严西湖很近,该校师生致力于湿地大保护行动,建校不到6年已成果斐然
光谷二十六小首届毕业生、即将从武汉外国语学校毕业、已获中国人民大学外语类保送生预录取的韦祎当天特意和父母一起来到现场,讲述了一个锦囊的故事。“小学毕业时,班主任余张鑫老师给了我一个锦囊,叮嘱我遇到最大的困难时再打开。这么多年来,这个锦囊一直给我勇气。今天我突然觉得,锦囊打不打开已经无所谓了,老师是想告诉我,真正的锦囊是我的决心、信心、努力……我非常庆幸自己从这里起步。”她说。
“现在,光谷的家长普遍对新学校接受度较高,因为他们相信‘新校即名校’。这种信任,是姚校长等名校长用智慧和实干拼出来的。”东湖高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光谷教育1999年从托管两所学校起步,为快速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该区采用‘高位嫁接’的方式,大量引入名校合作办学,帮助新校快速成长为名校,“不是简单地把名校经验复制粘贴过来,而是统筹资源、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孩子们的笑脸多么灿烂
对此,姚小明有详细总结。他说,十年合作,三方均忠实地履行合约义务,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完善、补充协议内容,积极维护学校的正常运转——
花山生态新城投资有限公司将其生态艺术馆设为两所小学的科技教育基地
省联投置业划拨约600平方米土地交给学校开办劳动教育基地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投资有限公司除了日常支持外,还将其生态艺术馆设为两所小学的科技教育基地;省联投置业(光谷二十七小校舍投资兴建方)专门在联投“时光公园”里划拨了一块约600平方米的土地,交给学校开办劳动教育基地;碧桂园(光谷二十六小校舍投资兴建方)、联投置业还为学校提供不少免费维修服务。
华中师范大学的杨再隋教授、郭元祥教授、陈佑清教授、雷万鹏教授、周东明教授、高巍教授、吴君其教授、赵呈领教授、佐斌教授都曾到校做指导
华中师范大学根据合作办学协议,选派了两位办学经验丰富的校长到合作学校担任学校正副校长,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对新建学校进行顶层设计、现代学校治理。合作学校均实行当地教育局和华中师范大学下属的武汉华大教育集团的双重管理。常有名师到新建校送教督学,新建校老师也常能去名校跟岗学习,新建校与华师系学校共享教师培训、专家引领等优质资源,参与每年的教学年会、教学节等学习提升,合作办学期间还需通过华中师范大学组织的四次办学评估。
东湖高新区教育局则负责学生招生范围划片、教师招聘、教学设施、设备以及学校办学经费的划拨,为学校提供全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三方合作办学,整合了教育资源,形成了优势互补,增强了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特别是其‘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充分彰显了合作办学的生机与活力。”姚小明笑道,这便是“新校即名校”的秘密,相信合作结束后,两所学校将沿着名校之路持续稳步前行。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宏达,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潘青煜,花山生态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武汉东湖高新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向华等领导嘉宾与师生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