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邹浩
通讯员 李斐洋 刘海语

6月7日中午,2025年湖北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落下帷幕,新鲜出炉的高考作文题迅速引爆网络热议。

湖北大学记者团联合文学院,迅速组织了限时挑战高考同题作文PK。1个小时的时间内,35名学生参加挑战,经过专家评析、阅卷,最终选出6篇优秀作品在学校官微刊发。
你觉得这些作文超过了AI吗,分别能打多少分呢?
接复兴伟业,发时代强音
汉语言文学2301班 黄晶诚
发声,总是困难的。
真理之声难发:当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坚持“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真理的锋芒刺痛庸常,最终换来一杯致命的毒芹汁,哲人的智慧在城邦的偏见中窒息。爱国之声难发:屈子行吟泽畔,以《离骚》叩问苍天,“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赤诚如孤星悬夜,却终被郢都的谗言浊浪吞没——香草美人的忠谏撞上黄金台榭的昏聩,清流之音碎作江心沉璧。大义之声难发:谭嗣同血溅菜市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呼号如惊雷裂空,未尽之言被秋风卷散,未竟的宏图在刀光里凝成永恒静默。
这无声的翻腾,是苦难在心灵留下的烙印。多少灼热的心火被重压熄灭,多少喉舌被命运扼住,功业未竟,理想成空。然而纵使前路崎岖如刀山,每步踏出必溅血痕;纵使长夜无垠似墨海,孤身前行将沉溺于寒涛——总能有家国跋涉的足迹如流星划破夜空,撕破夜的黑暗。华夏史中,从不缺这样以血泪为墨,在至暗时刻为民族大义发出振聋发聩的强音的赤子之心。老舍笔下鼓书艺人喉间的暗流,艾青诗中嘶哑歌唱的鸟,穆旦笔下带血相拥的手,皆在至暗时刻迸发灵魂的强光。他们并非不知代价如何:谗言如箭,枷锁如铁,屠刀森然。却因对家国的至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们的声音在当世或遭遮蔽,其身躯或蒙受摧折,但那份为公理、为民族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早已沉淀为中华精神河床最坚硬的基石。
沉默绝非终章,先声者永不孤独。民族危难之际,无数微弱却铿锵的声音终将汇成时代洪流。而这滚滚的时代洪流,终推着中华民族不断砥砺奋进、锐意开拓。正是革命先驱们的赤诚爱国之心、民族大义,才有了民族的新生,国家的未来,复兴才有了希望。我们不能忘却前人的精神,更要继承发扬,内化于心。
昔人喑哑处,今我起新声。复兴伟业征途上,时代强音正待我辈接力谱写。让我们接续那暗河中奔涌千年的热血,将个体才情熔铸于民族复兴的宏图——在民族复兴的时代呼声中,在乡村振兴的阡陌间,在文化传承的薪火中,以青春为笛,以赤忱为律,奏响属于新时代的磅礴交响。昔时暗河终成今日浩荡江海,那曾被封锁的喉舌,正化作惊动寰宇的黄钟大吕。当新时代的史诗响彻云霄,历史将见证:这星河长明的东方,永远激荡着生生不息的华夏长歌。
在缄默与高歌之间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2202班 朱元
历史是被“言语”裹挟着前进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人们的喉咙被情感和热血填满;总有一些人,或因怯懦而沉默,或因慷慨而高歌。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新中国的近百年历程,每一次的跨越和新变,无一不是在各种“声音”的嘹亮高歌中出现。而从缄默到高歌的过程,正是一个国家崛起,一个民族醒来的历程。
在《鼓书艺人》中,方宝庆陷入了表达的困境,他想要发声,却“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他想要通过自己的鼓书,传递出对时代的思考,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样的声音往往被视为异类,甚至可能招来灾祸。因此,他只能选择沉默,将内心的情感深埋心底,化作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但是沉默不是永恒的,在一次次的缄默的积蓄下,总有人在时代的黑暗中点燃火把,总有人在荆棘泥泞中挥剑向前,在一片寂静中,爆发出来自灵魂的呐喊。他们或是像鲁迅那样,以笔为剑,刺破时代的黑暗,用文字唤醒沉睡的民众;或是像闻一多先生那样,在沉默中积蓄力量,最终在演讲台上慷慨陈词,为国家的命运呐喊。这种种,正应了艾青所说“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迎着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而一个东方的民族,也在声声的呐喊中,站起来了。在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里,萧红一句“我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如惊雷炸响,唤醒无数沉睡的国人;田间的诗歌《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激发了民族的自尊心和抗日斗志。他们的“声音”、“言语”,正是来自一个时代的高歌和呐喊,而穆旦“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正是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宣告。
缄默与高歌,看似是两个极端,实则紧密相连。没有缄默的积累,就没有高歌的爆发;没有高歌的引领,缄默便失去了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既需要那些敢于发声的人,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也需要那些暂时沉默的人,在沉默中思考、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时,爆发出更为强大的力量。
正如鲁迅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们的国家正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最终爆发出汹涌的浪涛,带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缄默与高歌的力量。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我们需要学会沉默,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真相。这种沉默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深沉的力量,它让我们在喧嚣中保持清醒,不被表面的浮华所迷惑。而当时代需要我们发声时,我们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用我们的声音去传递正能量。这种高歌不是张扬,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缄默与高歌之间,是历史与现实的交响。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精神世界,让我们在沉默中思考,在高歌中前行,不断书写着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心潮翻涌处,家国同频时
汉语言文学(国家基地班)2201班 冯天娇
老舍笔下的艺人心里翻腾却“开不了口”,艾青诗里化作鸟的我即使喉咙嘶哑也要执意歌唱,穆旦诗中即便“带血的手”也仍要与民族相拥。是翻涌的缄默,是倔强的呐喊,是壮烈的崛兴。这些深具痛感的民族灵魂共同指向最深邃的家国共振,书写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爱国意识的觉醒之路。
个体心潮的翻涌,是感悟家国命运的序章。老舍艺人那“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的窘迫,岂非无数生命在时代重压下心灵震颤的缩影?正如司马迁所言“肠一日而九回”的煎熬,亦如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滞重,更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切肤之痛。恰是这种个体灵魂深处风暴般的翻腾,成为后来无数时代强音的深沉前奏。
当心潮翻涌终于冲破沉默的堤岸,那“发声”纵然嘶哑、带血,也是唤醒民族灵魂的惊雷。无论是艾青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还是鲁迅于铁屋之中的“呐喊”,他们用振聋发聩的声音试图唤起更多民众的觉醒。这些声音或许像但丁笔下“在人生旅程的中途,我发现自己身处幽暗森林”的迷茫开端,但是终将化为引导迷途者穿越暗夜的星辰。这是个体从缄默走向反抗的强音,是意识的觉醒,是坚定的抗争。
至高的“同频”境界,乃是个体生命与民族新生在血与火中完成灵魂的融合与共铸。穆旦笔下那“带血的手”与“已经起来”的民族相拥,伤痕与荣光在此刻浑然一体,个体生命在民族涅槃中实现了不朽的升华。这境界正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烈在新时代的磅礴回响。无数先驱以血肉之躯熔铸成国家基石,以最炽热的生命,将个人心跳永远嵌入了民族复兴的永恒节律。如今的中国新型产业蓬勃发展,教育文化贯通古今,科技创新齐头并进。“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今日我们立于时代潮头,当警惕心潮的枯竭与同频的消逝。在众声喧哗又容易流于表浅的时代,真正的“同频”呼唤我们既拥有辨析时代潮流的敏锐,更需要如艾青之鸟般以“嘶哑的喉咙”真诚呐喊的勇气,最终让个体生命如涓滴汇入民族复兴的浩瀚长河。
心潮翻涌,是灵魂对家国召唤最本真的回应。家国同频,乃每个生命在历史发展中的团结融合。从自我感悟到个体觉醒再到群体共鸣,当无数澎湃心潮最终汇聚为时代巨澜,一个民族精神的史诗便在这无声与有声的共振中,铸成万世仰望的不朽金碑。
以百年强劲歌唱,筑今朝民族华章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2202班 朱文君
百年历史长河,老舍笔下的鼓书艺人想歌唱却开不了口,诗人艾青以嘶哑喉咙歌唱,穆旦用带血的手拥抱,“歌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具象化表达,从个人沉默到呐喊发声,再到践行者的血肉牺牲,最终构筑成今朝盛世,民族华章,中华民族不断复兴。
沉默者歌唱虽开不了口,但是却在不断守护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鼓书艺人欲言又止、欲唱还休,并非个人的怯懦、胆小,而是作为一名艺术传承者恐中华文化的传承之火因山河破碎、国家危亡而不能继续热烈燃烧,是对文化式微的迷茫。孩子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但是在此情此景,那个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却担忧自己微弱的歌唱能否点燃文化火种,如教育家孔子在春秋战乱恨不能将仁政推行于统治者,亦如汉昭烈帝刘备在三国乱世叹不能匡扶汉室,救天下百姓于危亡。然而,沉默踌躇的表象下,是鼓书艺人明知世道不幸,仍然凭借人格和技艺的精湛,获得成功,支撑到抗战胜利。沉默之间,奔腾的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坚守。
呐喊者歌唱虽用嘶哑的喉咙,但是却在发出了百年时代中的启蒙先声。纵览百年之间,从清末我们落后于西方列强各国,被强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但仍有如林则徐等清醒的启蒙者,用虎门销烟想唤醒民众的清明意识;严复翻译天演论,力图用物竞天择的科学理论指引能人之士寻找能拯救中国的制度;鲁迅以笔为戈,在《狂人日记》《阿Q正传》中揭露国民劣根性,刺痛社会神经,激发民众觉醒。这些早期呐喊者的思想觉醒了,并且用“嘶哑的歌声”刺破黑暗,向我们发出思想的启迪。呐喊之间,翻滚的是熠熠闪烁的思想,唤醒的是沉睡的民族魂魄。
践行者则用血肉牺牲,为我们筑起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堡垒。从孙中山先生建立中华民国,施行“三民主义”,完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共抗外辱;再到抗日期间,毛主席、周总理带领无数人民,建立新中国,其中无可避免的就是血肉牺牲,但是就算如此,一代代的先辈们仍用带血的双手拥抱我们的人民和国家。建国后,从“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铸就大国重器,到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将荒漠变为绿洲;从脱贫攻坚战场上扶贫干部的日夜奔波,到抗疫前线医护人员的逆行身影。践行之间,一代代奋斗者用行动谱写新的“赞歌”。
百年歌唱,自历史深处走来,承载着民族的苦难、抗争与希望,从沉默者,到呐喊者再到践行者,他们用不间断的“歌唱”,使民族精神熠熠生辉,使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宏图目标。而我们新青年,站在如今两个百年相交的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当以心为歌,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民族华章!
以生命血肉传颂民族文化之歌
汉语言文学2301班 刘韩悦
老舍笔下鼓书艺人欲唱无声的翻腾心绪,艾青诗行中鸟儿以嘶哑喉咙发出的歌唱,穆旦诗中用带血之手拥抱民族新生的意志——在沉默与嘶哑的艰难处,往往正积蓄着最激荡的力量,伟大的歌唱是以生命血肉为声传颂民族文化的深沉意志。一个民族传承千年的猎猎风骨,永在书写不朽的文化故事。
在文化长河中,那欲言又止的刹那,常是灵魂被最沉重责任压低的时刻。老舍笔下艺人开不了口的“翻腾”,是对文化存续的忧虑之深。鼓书作为民间记忆的容器,一旦中断,便是历史血脉的断绝。这沉默如敦煌守护者常书鸿的无声誓言:他如扎根大漠的胡杨,在朔风孤壁间默默修补千年风蚀的壁画。那每一笔寂静的描摹,都是对消逝时光的顽强挽留。当“唱不出口”时,那无声处承载的正是对文化命脉的千钧守护。
而当沉默终究化作声音,其“嘶哑”绝非软弱,而是穿透创伤的勇毅绝唱。艾青化身的那只喉咙“嘶哑”的鸟儿,其声线早被时代风雨磨砺得粗糙,却仍执着地歌唱。此声何异于阿炳?双目失明,漂泊于无锡街巷,以二胡奏响《二泉映月》那如寒夜月光般清冷彻骨的旋律。弦音如泣,正是个体生命对命运创伤的深刻镌刻与精神超越。嘶哑之声如带血的珍珠,在苦难的蚌壳中痛苦地孕育光华。
而当沉默与嘶哑终于凝聚为“带血的手”去拥抱“站起来的民族”,文化复兴便呈现出浴血重生的壮美图景。穆旦的“带血的手”是文化在废墟上重建的痛楚与力量。西南联大师生穿越硝烟,于简陋茅屋中守护文明薪火;教授们布衣蔬食,学子们于煤油灯下苦读,弦歌不辍——他们在国破山河在的至暗时刻,用带血的双手在废墟中重新搭建起华夏的精神殿堂。
文化的传承,常在欲语还休的艰难处积蓄力量,在嘶哑之声中超越创伤,最终以带血之手的拥抱催生一个民族的新生。真正的文明颂歌,不是雕栏画栋、火树银花中的浅唱低吟,而是个体生命走到人头攒动的十字路口,从灵魂深处迸发出的必然阵痛。
当时代风声呼啸于精神旷野,我们永怀敬畏,倾听那沉默中的灵魂声音,让古老歌谣在嘶哑与血性中汇入文明江河奔涌的永恒序曲——唯此,华夏之树方能根深叶茂,岁岁长青。
以赤诚之心,铸民族之魂
22新闻 李昕怡
回望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在苦难中坚守希望、在动荡中眷念故土、在危亡中勇担使命的奋斗长卷。老舍笔下开不了口却渴望歌唱的艺人,艾青诗中用嘶哑喉咙歌唱的鸟儿,穆旦笔下带血拥抱的坚定,都传递出一种深沉而炽热的情感——赤诚之心。这份赤诚之心,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生存智慧,是熔铸于文化血脉中的精神火种,更是支撑中华民族跨越千年风雨、铸就不朽魂魄的力量源泉。
赤诚之心,是困境中对希望的坚守。老舍《鼓书艺人》中,那位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却因心里翻腾而开不了口的艺人,虽面临着生活的艰难与内心的挣扎,可他对艺术的热爱、对传递美好的渴望从未消逝。在兰考漫天的风沙与盐碱地里,焦裕禄带领群众栽下泡桐,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执着,将绝望之地变为希望绿洲;在云南大山深处,张桂梅拖着病痛的身躯,以“燃灯”之姿点亮两千多名女孩的求学路,用布满膏药的双手托起大山的未来。他们身处困境,却以生命为炬,驱散黑暗,用行动诠释着对理想信念的忠诚。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份穿透苦难的赤诚,不仅照亮了个人的精神家园,更成为民族在至暗时刻永不熄灭的希望之光,支撑着我们跨越艰难险阻,向着光明奋勇前行。
赤诚之心,是对脚下土地的深情眷恋。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是对祖国最真挚的告白,即便喉咙嘶哑,也要为这片土地歌唱。从古至今,无数中华儿女对脚下的土地怀着深深的眷恋。袁隆平一生扎根稻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誓言,在杂交水稻的科研道路上耕耘不辍,只为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钱学森放弃国外优渥待遇,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归国,将毕生所学倾注于祖国航天事业,以“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的呐喊,为我国航天事业筑起坚实根基。他们以满腔热忱回报故土,将个人理想深深镌刻在华夏大地。
赤诚之心,是对民族使命的勇敢担当。穆旦在《赞美》中“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展现出的是在民族危亡时刻,对民族使命的担当。忆往昔,林则徐虎门销烟,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和鸦片对国人的毒害,他毅然决然地肩负起挽救民族于危难的使命,以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看今朝,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放弃大城市优渥生活,扎根敦煌戈壁五十余载,带领团队运用数字技术让千年壁画“活”起来,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倾注毕生心血。正是一个又一个英雄儿女用他们的热血谱写了如今的繁华盛世。
赤诚之心,是个人在困境中坚守的力量,是对土地眷恋的深情,是对民族使命担当的勇气。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怀揣赤诚之心,以个人的赤诚之心,汇聚成民族前进的强大动力,共同铸就更加辉煌的民族之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