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高爽
“老师,这里以前真的有人住吗?”一个同学指着暗楼角落问道。只见灰色砖墙渗着模拟的潮气,狭窄楼道仅容一人侧身,头顶的小窗户只够漏进一缕微光,墙角还摆着掉漆的煤炉,和现代明亮的客厅判若两人。讲解员微笑着点头:“是的,曾经许多钢铁工人家庭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听到这儿,周围的同学不禁发出轻轻的惊叹声,眼神中满是对先辈艰辛生活的感慨。
9月1日,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二中为七年级新生精心安排了一场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参观青和居新时代展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来过的地方,它记录着棚户区的前世今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
活动开始前,中国一冶退休干部,武汉市道德模范、荆楚楷模胡昇为同学们上了开学第一堂思政课。他声情并茂地讲解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变迁,讲述了陈怀民烈士的英勇事迹,还提到了即将到来的九三大阅兵,让同学们深受触动。
随后,在老师与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同学们怀揣着好奇与期待,有序步入展馆。踏入馆内,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大家的目光立刻被棚户区旧景吸引——斑驳的老式暗楼、糊满墙面的泛黄报纸,还有那些早已褪色却仍透着质朴气息的搪瓷缸,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在一处陈列着钢铁工人劳动工具的区域前,几位男生围着一个古老的搪瓷缸讨论起来。“这个缸子用来做什么呀?”讲解员拿起它介绍说:“这是当年工人们喝水用的器皿,虽然简单粗糙,但却见证了他们为建设祖国挥洒汗水的青春岁月。”听闻此言,同学们的神情变得庄重起来,仿佛能感受到那股炽热的力量穿越时空扑面而来。整个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每一个细节,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随着脚步向前挪动,展板上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展现了青山区从破旧工矿棚户区到现代化新城的巨大蜕变。最让大家震撼的,是展馆尽头的一面照片墙。青山的全貌慢慢“活”了:从长江边的荒芜工地,到红砖红瓦的职工宿舍;从狭窄拥挤的棚户区,到现在高楼林立的青和居社区;连孩子们常去的青山江滩、和平公园,都在照片墙里一点点“长”出来——暗楼展区的潮气、粮本上的印章,和如今里的繁华景象,在眼前慢慢叠在一起。一个男生好奇地问:“为什么这里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讲解员耐心解答:“正是因为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全体青山人不懈地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繁华。”这番话让同学们若有所思,他们似乎开始理解流淌在这片土地上的独特精气神。
此次参观活动让同学们收获颇丰。他们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亲身体验历史的探索者。倪若宸同学的笔记本上,除了记着“1955年青山区建区”“2017年青和居建成”,还画了个小小的暗楼,旁边写着:“原来我们的家,是这样一点点变好的。”王瑀妍同学说:“我觉得‘传承’就是,以前的人把荒地变成家,我们现在要把家变得更好,以后再告诉学弟学妹这些故事。”这次特别的开学第一课让他们对家乡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此次活动得到了青和居社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双方共同打造了这堂精品校外实践课程,帮助学生们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参观结束后钢城二中党支部书记李培根进行了总结,他表示,这次参观活动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希望同学们能从展馆的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中汲取力量,牢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