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鲁伊思 姚一琳 廖宇新
实习生米合拉依
9月13日,武汉工程大学2025级新生报到现场,迎来了一对特别的身影——来自武汉的双胞胎兄弟孙锐昕和孙锐旸。俩人都被该校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即将在这所高校开启他们并肩成长的新篇章。
双胞胎兄弟来到武汉工程大学报到
2007年7月出生的孙锐昕和孙锐旸两兄弟,相差仅2分钟,从小到大几乎形影不离。从小学到初中,他们一直是同校同班的学习伙伴,这种长期共同成长的经历,培养了两人之间难得的默契。就连高考成绩都仅差3分,分别是571分和568分。
图左为哥哥孙锐昕,图右为弟弟孙锐旸
学习上,哥哥孙锐昕自带“高效基因”,面对问题总能很快抓住核心,用最直接的方式找到解决方案。弟弟孙锐旸则是遇到感兴趣的问题便会沉下心钻研,哪怕花费更多时间,也要把细节琢磨透彻。他们不同的性格,非但没有拉开距离,反而成了彼此成长的“助推器”。高中时,两人的“良性竞争”从未断档,每次考试后,成绩领先的一方会用“这次我可赢了”调侃,却会在周末主动约着梳理知识点。为了一个解题思路,他们能争得面红耳赤,但争执过后,又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方法。
一家人在报到点合影
最初填报高考志愿时,兄弟俩并没有刻意约定,却因为一份共同的兴趣“不谋而合”。原来,小时候他们就对电子设备的运行逻辑充满好奇,常常凑在一起讨论手机、电脑里藏着的技术原理,这份朦胧的兴趣,成了他们选择专业的“隐形指引”。后来他了解到武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恰好与他们想探索的方向完美契合。没提前商量,两人却都悄悄把武工大列进了志愿清单。高考分数公布,虽然差了3分,但都稳稳落在录取区间里。这份“误打误撞”的巧合,其实是兴趣与专业的双向奔赴,更是兄弟俩多年默契的自然延续。
图左为弟弟孙锐旸,图右为哥哥孙锐昕
谈及对于武汉工程大学的第一印象,兄弟俩不约而同地用“亲切”和“怡人”来形容。哥哥孙锐昕表示:“校园环境很美,学长学姐都很热情,报到流程也很顺畅。”对于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兄弟俩早已做好了规划。一起组队参加专业比赛,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毕业之后,要么共同考研深造,要么携手就业,继续在电子领域并肩奋斗。同时,他们也有着各自的小目标——哥哥孙锐昕想多参与实践活动,积累更多实战经验;弟弟孙锐旸则打算深耕专业知识,探索更多技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