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胡雯洁)9月18日,一段江边救援视频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中刷屏。视频中,施救者将绳包抛向落水者,腰腹绷成一张弓,与同伴合力往岸上拽。2分钟内,落水者被成功救回。大家一眼就认出——这是该校的英语老师高明。
“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可贵。”高明说。22岁那年,他刚成为老师,一名18岁新生因突发心脏病离世。“这事像一根刺扎进我的心里。要是有人知道如何施救,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从那天起,“遇到危难,一定出手相救”成了他心底的誓言。
很快,高明跟着医护人员学会了创伤包扎,“但这救治范围有限。”高明勤学苦练,考下了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高级师资、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导师等证书。
2016年,高明第一次踏上救援路。那年7月,天门遭遇洪涝灾害,黄潭镇里洪水漫过电线杆,冲锋舟突然被水下电缆缠住,夜色里危险四伏。“当时手一直在抖,后背全是汗。”他仍记得自己拿着电笔反复测试,确认无电后解开电缆的情形。每每想起,他都觉得后怕,但这并没有绊住他前行的脚步。
十年间,风餐露宿、熬夜救援成了家常便饭,但看到被困者获得救援的笑脸时,高明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从荆门到恩施,从河北到山西,他跋山涉水,行程超万里。
“自己不过是平凡之举,却能让一个家变得完整。”高明感受到人生另一番意义。这些年,他自费15万多元购置了心肺复苏模拟人、自动体外除颤器等用于救援和免费培训;哪怕去一个山村单程车程需要4个小时,遇上道路遇阻,只能步行,他也要给受灾群众生命守护,先后转运200多人;他累计无偿献血96次,捐出的血液救了130人。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要让更多的目击者成为施救者。”2010年起,高明利用双休在学校开设应急救护课,并对市民开展免费培训,让5万余人掌握救援方法。
受益于老师传授的急救知识,在上海一辆公交车上,学生鲁江浩曾通过心肺复苏让一名晕倒的乘客恢复意识。鲁江浩自豪地说,高老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这是教书育人的另一种注解。
救援队友袁国华感慨道:“即便是夜间休息,高明的手机和救援包也总是放在身边,里面装的不只是设备,更是对生命的承诺。对于救援而言,每一秒都弥足珍贵。他的‘跨界’人生,说明人人都可成为生命守护者。”
曾经被救的河北涿州码头镇孟家街村民孟祥敏说:“看到这样的身影我就看到了希望,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图片由通讯员唐丛景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