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大千里家访送温情,宁夏山村兄弟相继入学,资助育人故事暖人心
2025-09-19 13:25: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李源婞 罗曼祯

秋阳正好,中南民族大学迎来了一名特殊的新生——2025级计算机学院自动化专业的马学军。他的哥哥马学贵2023年入学,是他同学校同学院同专业的直系学长。从宁夏山村到民大校园,兄弟俩并肩前行,背后是一段充满温情与坚韧的成长故事。

“当时看到录取结果,还是有些意外的!”马学贵回忆起得知弟弟被录取的那一刻,还是忍不住喜悦,“没想到我们俩真的不仅在同一所大学读书,还在同一个学院、同一个专业。”全家人都喜出望外,兄弟俩从此不仅是手足,更成为大学生涯中的同行者。

从哥哥到直系学长,和弟弟感情更进一步的同时,马学贵也深感责任重大。“他要走的路我已经走了一遍,在他的上学路上我又多了一份专业上的责任和引导义务。”他不仅要在学业上为弟弟树立榜样,更要在生活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引导。

马学贵(右)、马学军(左)两兄弟在中南民大校园里(学校供图)

马学军坦言,选择报考民大,除了因为哥哥在民大读书以外,学校领导与老师的暑期家访工作也加深了他对民大的印象,让他在高考后更坚定地选择了报考民大。

提到2024年暑假的家访,马学贵的言语中难掩感激之情。“家访对我有很大的影响。”谁也想不到,一年前,马学贵曾一度萌生退学的想法。父亲在窑厂搬砖,母亲体弱多病,妹妹是准大一新生,而当时的弟弟马学军即将升入高三——生活的压力让这个年轻人几乎想放弃梦想。

转机发生在2024年8月。当由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蔡琼带队,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刘红娟、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魏芳等老师组成的家访工作组走进马学贵家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年久失修的房屋墙体开裂,只能用木头勉强支撑;田里的玉米因持续干旱而大片枯死,收成几乎无望……干旱贫瘠的土地和拮据艰难的生活条件,让这个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与心理压力。

马学贵(右)、马学军(左)两兄弟在中南民大校园里(学校供图)

王魏芳回忆道:“当时我们都深深被触动,几位老师甚至泪洒当场。”她马上联系合作企业金山公司,为马学贵申请金山助学金。蔡琼、刘红娟也以个人名义送上鼓励金,为这个家庭带去了切实的帮助和温暖。

家访期间,工作组和马学贵的家人们促膝长谈,详细了解马学贵的困难,宣传资助政策,制定帮扶方案。家访不仅为马学贵带来了物质上的帮助,更为他注入了精神上的力量,让他得以继续学业,追逐梦想。

马学贵、马学军两兄弟的故事,正是中南民族大学资助育人工作的生动写照。“家访工作组老师们当时给我一种亲切感,这种温暖和亲切让我更加坚定地来到民大。”马学军说,如今,他紧跟着哥哥的脚步,走进民大的校园,开始了他崭新的大学生活。

弟弟马学军入学后,马学贵第一时间带着他来到王魏芳的办公室,分享这则好消息。“弟弟也选择了民大,代表了学生家庭对家访工作的肯定与对学校、学院的信任!”王魏芳说。辅导员苏志俊老师则表示:“这激励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家庭放心和满意!”

就在今年7月至8月,中南民族大学继续组织安排家访工作组,分赴9个省(区),总行程跨越3.6万公里,走进84个学生家庭和实习单位,用实际行动诠释“千里叩门送温情”的深刻内涵,继续传递着来自民大的温暖与关怀。

正如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军所说:“家访不是终点,而是构建家校命运共同体的起点。”中南民族大学正以爱为桥梁,用脚步传递关怀,让教育的温度越过山河,温暖每一个远方孩子的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