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谭艳霞 田雨宸
“历史不是冰冷的事件堆积,而是无数普通人喜怒哀乐的集合。”9月19日晚,中南民族大学大礼堂内座无虚席,著名作家马伯庸为来自多所高校的学子及各界读者带来题为《历史中的大与小》的精彩分享,用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串联起可感可触的历史脉络。
马伯庸的讲述始终围绕“人性”展开。他提起古代砖匠将砖头当作“树洞”,在泥坯上刻下最真实的心声:“平衣石自爱,努力努力”是对丰衣足食的朴素向往;三国建宁三年的铭文砖上刻着“苍天已死”的口号,提前14年埋下东汉乱世的伏笔,而“晋平吴,天下太平”则道出历经战乱的老匠人流露的太平期盼。这些刻在砖上的心声,成了解读时代的密码。
除了砖瓦上的直白倾诉,马伯庸还特别分享了湖北云梦秦简中士兵黑夫和惊的家书。这些“要夏装、要钱财”的字句,与如今大学生向家里求助的模样别无二致,可这些书信最终成了兄弟俩战死沙场的遗物,让人唏嘘不已。“从古至今,科技、社会在变,但对父母的眷恋、对生活的期盼这些人性从未变。”马伯庸说,这正是历史最动人的温度。
整场讲座笑声与掌声不断。互动环节更是吸引了从汉语言专业大学生到二年级孩童的各年龄段听众。面对中南民大外语学院2024级本科生马海杰“如何给小人物注入灵魂”的提问,马伯庸坦言:“我做了10年上班族,只懂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写不了帝王将相,能借我的笔让这些小人物‘复活’说几句话,就很有意义。”
讲座结束后,马伯庸与读者们热情交流并签名留念。离场时,不少学生感慨这场分享“有温度、有故事、能共情”。“我们听的不只是历史,更是一个个曾经真实存在、有血有肉的人。”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纪映好说。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与倍阅书店联合承办,是“书香长江”阅读周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