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郭冠柔
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落幕。武汉音乐学院入围项目“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交互式数智编钟演奏体验系统”获“人工智能+”专项赛(应用赛)特等奖,实现了学校在“挑战杯”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

据悉,2025年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京大学、共青团江苏省委承办,由1个主体赛和“揭榜挂帅”“人工智能+”2个专项赛组成,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

武汉音乐学院获奖项目由作曲系李鹏云教授、何井老师指导,通过自主研发AI姿态识别系统,精准还原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的声学特性,并结合用户演奏数据驱动AI生成专属乐曲,在实现视听触多模态沉浸式交互的基础上完成了从交互到创作的闭环,突破了文物编钟“不可敲”的局限,通过人工智能与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体验新范式,让千年礼乐借助科技焕发新生,展现了武音学子文化传承的使命与担当。
在日常备赛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全程关注备赛进展,校团委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项目进行辅导打磨,为成绩取得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比赛期间,校党委副书记邹德智带队参赛,驻守赛场一线统筹协调;赛前一天,项目申报人袁云飞、团队成员郭靖繁作为现场答辩代表,反复优化展示流程和细节呈现,最终凭借过硬的项目质量、精彩的现场表现斩获佳绩。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把“挑战杯”赛事作为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延展实践育人链条,推动赛事成果落地转化,做好“挑战杯”赛事的“后半篇文章”,推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