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学遇见古建、零食与卡路里,课堂“玩”出跨学科新高度
2025-11-07 22:1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张裕

通讯员汪屹 吴玲

当数学课不再只是公式与计算,而是走进古建筑探寻“白银比”、拿起零食包装学看配料表、计算BMI制定健康计划——这样的课堂,你见过吗?

11月7日,武汉市《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展示活动在武昌区中山路小学举行。来自三所学校的教师代表现场展示三节精彩课例,呈现了一场打破学科边界、融合真实情境的教学创新盛宴。

“北京中轴线的数学密码——白银比”,来自江汉区华苑小学的陈诗雯老师,以中国古建筑为素材,带领学生通过测量、作图、计算,探索数学与建筑美学的交融。学生在“物中观比”“楼中探比”“轴中用比”中,不仅理解了比例概念,更激发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豪。

汉阳区西大街小学刘洋老师带来的《“会说话”的零食》,则将数学知识融入健康生活。学生通过解读食品配料表、计算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学会科学挑选零食。课堂上,学生使用讯飞输入法等数字化工具,信息素养与健康意识同步提升。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魏小英老师则以《跳动的“卡路里”》为题,围绕“体重管理”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计算BMI、分析能量平衡,制定个性化健康计划。课程融合数学、体育、科学等学科,引导学生成为“自己健康的管理者”。

三节课例虽主题各异,却共同指向一个方向:数学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连接生活、文化、健康的桥梁。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刘莉在点评中表示:“这三节课例为小学数学跨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我们的实践既坚守了数学学科本质,又注重了与生活、文化、科学等领域的有机融合。既保证了教学结构的规范性,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创新实践,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变革。”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小宝老师则强调:“要始终聚焦‘学生数学学习增量’,关注学生在跨学科活动中是否提升了数学思维、是否增强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跨学科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路径。”

此次研讨活动不仅展示了武汉市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方面的前沿探索,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样本。在“育人无界,成长有道”的理念下,跨学科教学正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路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