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小雨 袁志涛
近日,在2025航运教育高质量发展暨武汉理工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办学80周年大会上,《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院史》(以下简称《院史》)正式发布。这部凝聚全院师生和校友心血的“精神家谱”,以文字为舟、以图片为帆,系统梳理了学院八十年办学历程,展现了一代代航运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服务国家的担当与情怀。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院史》
“院史编纂不是史料的简单堆砌,而是要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字有温度、有故事,这比我们最初预想的要困难许多。”回顾编纂过程,学院相关负责人感慨道。2023年4月,院史编纂工作启动,但由于史料分散、脉络复杂、叙事难度大等原因,曾一度陷入停滞。
2024年盛夏,学院调整工作思路,重新组建了由在岗教职工、退休教师和青年骨干组成的编写组、采访组和资料组,全力推进编撰工作。整个暑假期间,编写组密集召开7场推进会,重构编纂框架,明确重点任务与时间节点,为院史编纂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在主编负责制的统筹下,各篇章有序推进。编写组成员反复研讨、逐字推敲,常常为一个表述、一个细节讨论至深夜。2024年底,初稿虽未完全达到预期,但编写组迅速开展复盘,优化框架、打磨文字,最终完成了这部承载学院八十年发展历程的院史。
“院史的灵魂,在于那些为学院发展倾注心血、为航运教育奉献一生的人。”为挖掘这些珍贵记忆,资料组教师深入学校档案馆,翻阅554盒档案、3000余份资料,筛选出394份有效史料,扫描留存近万页文件,并整理了张家珍、徐显菜等已故教师的生平事迹,让他们的贡献在院史中留下清晰印记。
采访组则带着精心设计的提纲,走访15位老领导、老教师,并收到7位校友通过邮件发来的珍贵回忆。最终,15份访谈实录、100余件实物史料以及大量老照片被整理收录,转化为书中100余幅图片和2万余字的感人故事,让院史充满“可触摸的温度”。
“这本院史不是‘束之高阁’的书,而是要让年轻一代读懂‘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传承航运人的精神根脉。”院长刘克中表示,院史将成为学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教材”和新教师培训的“必修课”,帮助学子与青年教师理解航海人的坚守与担当。
“院史的终点,正是未来的起点。”从1945年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职业学校驾驶科的艰难起步,到如今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跻身全国航运教育前列,院史记录的不仅是一所学院的发展历程,更是几代航运教育工作者“爱党爱国、海纳百川、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精神的真实写照。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弦歌不辍。这部院史,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在航运精神的指引下,新一代航运人将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以初心为舵、使命为帆,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续写更加灿烂的华章。
(图片由袁志涛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