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见未来,智造有“料”
2025-11-24 18:40: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11月24日电(记者 王菲)薄如蝉翼的超薄柔性玻璃、细如微尘的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坚如“堡垒”的深海玻璃球舱……走进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一片小小的玻璃可至柔至坚、可“上天入地”,在形态万千的应用中彰显材料科学的无限可能。

公司科技管理部副部长王友乐说,“我们重组成立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超薄电子玻璃、新能源玻璃等玻璃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加大研发攻关,突破了百余项技术瓶颈。”

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创新链、产业链无缝对接,新材料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升级跃迁。

在地处淮河之滨的安徽蚌埠,新材料产业加快孕育新质生产力。全市集聚新材料企业411家,产业规模突破660亿元,初步形成以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为特色,化工新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等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聚乳酸3D打印线材。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绿色建材、纺织服装、汽车内饰、3D打印材料……在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低碳生物馆展示厅内,各种由秸秆制成的生物基产品琳琅满目。丰原集团深耕生物基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依托丰原集团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攻克了生物基新材料领域多项关键技术,打通了从上游乳酸菌种制备到下游聚乳酸终端制品的完整产业链技术体系。

“随着绿色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迭代,未来,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将描绘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新画卷。”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陈礼平说。

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一批行业“小巨人”“单项冠军”为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加快前沿新材料的技术攻关。凭借锂电池安全材料这一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壹石通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其自主研发的锂电池用勃姆石新材料,在全球占据近50%的市场份额。

“顺应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我们加快产学研协作,攻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高纯石英砂等前沿新材料‘卡脖子’技术,目前人工合成高纯石英砂的产线正在建设。”壹石通董事长蒋学鑫说,“瞄准市场需求,在关键技术上先人一步,才能行稳致远。”

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研制的脑机接口健康帽。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不用手、不动嘴,借助脑机接口采集器,凭借大脑意念就能让一辆脑控履带小车灵活完成行进、后退、转圈等动作。在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过AI+新材料的跨界融合,这颇具未来感的一幕已成现实场景。

公司科技产业部部长孙贝贝介绍,研发团队加快突破非侵入凝胶电极、脑电信号采集芯片等前沿材料的技术瓶颈,通过跨界技术的融合互促,推动脑机接口产品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落地。

日前在蚌埠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共绘新材料产业发展新蓝图。

“人工智能、高通量计算机与材料基因工程深度融合,将极大加速新材料的研发效率,颠覆传统研发模式,创造新的市场赛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说。

“在新材料领域,中国多项原创成果跻身国际舞台,其发展模式为全球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宝贵中国经验。”国际玻璃协会副主席埃里克·穆伊森贝赫表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