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晚无锡分会场让无锡火爆出圈,央视元宵晚会更是让其冲上了热搜,全国观众以无锡为窗口领略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4月中旬,大皖新闻记者跟随“呼吸(沪锡)春天”主题网络宣传活动采访团前往无锡,深度感受这座城市的山水盛景、人文底蕴与烟火气息。
太湖蝶变:邮轮复航激活水韵新篇
400多年前,“千古游圣”徐霞客人生首次出游,就把第一站放在了太湖。他自鼋头渚“具区胜境”古码头出发,前往太湖东岸的苏州,自此开启了长达30余年的探索之旅,并留下了传世名作《徐霞客游记》。
400多年后,大皖新闻记者跟随“呼吸(沪锡)春天”主题网络宣传活动采访团乘坐游船穿行太湖,站在甲板上感受着太湖的宁静与深邃,沉醉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
春日的太湖,远山如黛、碧波万顷,宛如一幅绝美画卷。“您看,我们整个景区沿湖水域的水质明显改善。”游船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锡近年来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锚定“世界级生态湖区”目标定位,从水下到岸上持之以恒推进科学治理。
据统计,2007年以来,该市累计实施治太重点工程约7500多个、投入资金超1350亿元,用于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太湖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24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藻情实现历年最佳,水质全年达到Ⅲ类,取得历史性突破。
随着太湖水质的持续向好,红嘴鸥,这一对水域环境极为敏感的小精灵成了无锡冬日的“常客”与“顶流”,为鼋头渚景区带来了一天三万多人次的客流量。生态、人文、旅游的良性互动,正在书写更多的太湖故事。
2025年元旦,太湖游轮时隔20年重启运营,展现新时代“太湖美”。据悉,和“太湖水上游”最兴盛的时期相比,如今无锡沿湖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远超当年,为多元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
梅园寻芳:荣氏百年芳馨浸润江南春色
一园春动,全城赏梅。在无锡,无人不知无锡梅园的漫山梅花。作为全国四大赏梅胜地,每每初春时节,无锡梅园中漫山梅花怒放,引来市民和游客踏青赏花。
“梅花是我们的市花,在我们这里,‘春天,从梅园开始’的宣传语已深入人心。”4月中旬,记者跟随"呼吸(沪锡)春天"主题网络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无锡梅园时,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每年早春时节,不少当地市民都会约上三五好友,去梅园看看梅花,感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情画意。
梅园始建于1912年,是无锡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以“香天下”为宗旨,购置小桃园改建而成,因倚山植梅、以梅饰山而得名。1955年,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将花园移交给当地政府。经过多年发展,梅园已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名花异卉、佛教文化及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虽然赏梅的时节已经过去,但我们园区还有很多奇花异草和人文古迹。”工作人员介绍,梅园有三大主要景区,梅花景区以梅文化和荣氏文化为主题,有洗心泉、天心台、念劬塔、诵豳堂等众多人文古迹;园林博览园集自然与风格迥异的园林景观于一体,布置有风车、吊桥等,充满异国风情;花溪景区则引进多种奇花异草,溪流沿着山势流淌,形成了一个300多米长的自然生态景区。此外,园内的古梅奇石圃中还有中国唯一的梅文化博物馆,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梅文化。
采风团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进这座以荣氏文化为底蕴的江南园林,循着青砖小径,驻足于乐农别墅前,探寻着荣氏家族“为天下布芳馨”的实业传奇。
古镇焕彩:六城杜鹃映红非遗活态长廊
人间最美四月天,又见惠山杜鹃红。4月中旬起,无锡惠山古镇的杜鹃花正式进入盛花期。“呼吸(沪锡)春天”主题网络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惠山古镇时,一抹抹绚烂色彩在古镇的亭台楼阁间晕染开来,广大游客争相前来欣赏这份“限定版”春日浪漫。
据悉,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上,惠山古镇作为无锡分会场的重要取景地,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如今春意正浓,各地游客前来古镇观光、赏花、体验非遗、品尝美食,古镇热力持续攀升。
采访团行至惠山古镇时恰逢江南杜鹃联展活动开启,此次杜鹃花节联合上海、杭州、苏州、常州、扬州六城联展,在景区的文物古迹区中轴线、中国杜鹃园、寄畅园厅室等区域展出精品杜鹃,让游客感受春日热闹的同时,也感受到江南园林的典雅气质。
“要说惠山古镇内杜鹃花开得最盛、最美的地方,当数中国杜鹃园。”讲解员告诉记者,作为游客眼中的“长三角最美赏鹃胜地”,杜鹃园以一条“踯躅”长廊环绕串联全园,廊两边广植杜鹃佳木,红的如火般热烈,粉的似霞般娇艳,白的似雪般雅致,一片片杜鹃盛放,灿如云锦,宛若仙境。“惠山古镇每年都会举办杜鹃花展览,这已成为景区的传统花事节庆活动。”
此外,近年来,惠山古镇积极挖掘文化内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区域内设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6处。惠山泥人、精微绣、留青竹刻……这些极具无锡特色的非遗项目在此落地生根,千年古镇的“锡”引力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