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董卓威胁下,刘表一骑入荆州如何站稳脚跟?乱世中荆州士族为何要支持缺兵弱势的他?江东猛虎孙坚为何会败亡于他之手?
2025-04-14 20:21:00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提起刘表,人们大多认为他昏聩保守,和袁绍有一拼。

《后汉书》中,将袁绍和刘表合并立传。陈寿认为他和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最后导致没有在乱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但刘表肯定不是一个弱文人的形象。

因为最开始刘表有一段“单骑入荆”的传奇经历。

在前任刺史王睿被孙坚所杀,盗贼、豪强林立的环境下,他匿名独身赴荆州,然后犹如开挂一般,迅速掌控了局势。

周边烽烟四起,刘表却稳稳当当地坐镇荆州十八年。

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沿途袁术、孙坚等人为何没有取他性命?作为空降兵,他如何获得当地大族的支持,掌控局势?上任仅两年,刘表靠什么杀了来犯的强敌孙坚?

刘表的势力范围

刘表到达荆州的前几个月,荆州刺史王叡被两个下属联手杀掉了。

这两个下属是:长沙太守孙坚和武陵太守曹寅。

190年的荆州,矛盾重重,危若累卵。

此前几个月时间内,长沙郡区星自称为将军,然后很快就召集了万余人围攻城邑。

这里就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了:区星充其量只能算是个盗贼,他的队伍怎么可能突然间就达到上万人之多?

我们可以对比下同时期的益州,巧合的是,在刘焉到任前,也发生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内乱。

是时益州贼马相亦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数千人,先杀绵竹令,进攻雒县,杀郗俭,又击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马相自称“天子”,众至十余万人,遣兵破巴郡,杀郡守赵部。

益州的马相,也是带着数千人,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攻占了广汉、蜀郡、犍为三个郡,队伍扩充到了十余万人。益州刺史郤俭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杀。

并且在绵竹令李升、益州刺史郤俭、巴郡太守赵部被杀后,这十余万人就被几百人剿灭了。

州从事贾龙,先领兵数百人在犍为,遂纠合吏人攻相,破之,龙乃遣吏卒迎焉。

益州诡异动荡的背后,是益州豪强与地方官员之间的矛盾。

会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

郤俭横征暴敛,严重侵害了益州豪强们的利益。于是这些豪强们就通过盗贼作乱来掩人耳目换领导,并招来了刘焉这位“空降兵”。

而荆州的情况也极为相似。无名盗贼区星无缘无故起兵,只打下一个郡就迅速征召到了一支万余人的队伍,显然也是冲着荆州刺史王叡去的。随后零陵、桂阳两郡也有人响应区星闹事。

周朝、郭石亦帅徒众起於零、桂,与星相应。

看来王叡和荆州当地势力也存在不小的矛盾,荆州当地势力隐隐也有了驱王的意思。

这不,之后王叡又和武陵太守曹寅闹翻了。

矛盾一度十分尖锐。

董卓把持朝政后,不少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王叡也打算举兵,但他还扬言要先杀死武陵太守曹寅后再出兵。

这就让人感觉很迷惑了,为啥出个兵非要拿手下祭旗?就算王叡和曹寅向来不和,也没必要让内部矛盾闹得天下皆知吧?

之所以如此,估计就是不急于率先出兵,先拿杀曹寅这件事拖拖时间。

但这样一来,曹寅就感觉鸭梨山大了:到时候万一王叡不出兵或者出兵晚了,全都是曹寅没束手就擒的错,到时候曹寅成了众矢之的,不死都不行了。王叡这招绝杀可真够狠的。

这时候,外来势力孙坚乘虚而入了。

孙坚是在长沙之乱后进入荆州的。区星作乱后,东汉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令他平定长沙之乱。孙坚用了数月时间消灭了区星势力,之后又与王叡合作击溃了零陵、桂阳两郡的贼寇。

此后不久,孙坚便得到了曹寅的求助。

曹寅伪造了朝廷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列举王叡罪状,然后把檄文发到了长沙太守孙坚那,挑唆孙坚干掉王叡。

孙坚其实也与王叡有仇,因为王叡多次对其轻视无礼。更重要的是,孙坚早就对荆州垂涎欲滴。

于是孙坚突然兵临江陵,骗王叡打开城门,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逼王叡吞金自尽。

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

王叡一死,估计反对他的地方势力得弹冠相庆了。但这些地方势力并没有高兴太久,他们很快发现这是前驱狼后来虎:孙坚更不好对付。

因为孙坚竟然开始在荆州大肆地党同伐异。他又继续杀了南阳太守张咨。

孙坚带着数万部众到了南阳,向南阳太守张咨讨要军粮。张咨当然不同意,大家都是平级的同僚,你来了啥都没干,凭啥我就得供你吃喝?

其实这只是孙坚一个无赖的借口而已。随后孙坚就设宴请张咨参加,然后在宴席上以张咨供应粮草不力为名,将张咨斩杀。

孙坚如此铁血手段,把南阳的一众豪强们都惊呆了。为求自保,他们不得不大放血,孙坚要啥他们给啥。

孙坚在树威之后,还想办法笼络人心,江夏太守刘祥在其威逼下,带头支持孙坚。

这样算下来,孙坚拥有长沙郡,然后讨平了零陵郡、桂阳郡,控制了南阳郡,还争得了江夏郡的支持。这样荆襄七郡,孙坚控制了大半。眼看荆州就要落入孙坚之手。

孙坚如此强势,让荆州的地方势力感到了危机:他们为什么想方设法驱逐王叡,无非就是想荆人治荆嘛。可孙坚一来竟然随意斩杀朝廷命官,把原有的秩序破坏得稀烂,接下来荆州不得变得鸡飞狗跳的?

但荆州本土势力也是不好惹的。他们向上连着朝廷,向下延伸到各郡。比如说荆州蔡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蔡瑁,就是太尉张温的侄子。

于是在荆州本土势力的一番运作下,刘表被朝廷派遣到荆州继任荆州刺史。

这样才暂时打消了孙坚占据荆襄的野心。

孙坚袭杀王叡张咨

此时的荆州,已经成了一片险象环生的“热土”。

当时江南宗贼甚盛,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

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这两人可以看作是武装地主。

显然袁术也对荆州垂涎已久。所以要是刘表带一队护卫到荆州赴任,估计多半会被人“误认”为是流贼给灭了。

对此,刘表想了个极其高明的对策:直接匿名孤身去荆州。这些豪强又没有刘表的画像,对于普通路人也没有理由拦截,便被刘表钻空子进入荆州境内。

只要到了荆州,刘表就能名正言顺地接任了。

有人会问,王叡死后,荆州就如龙潭虎穴,刘表孤身到荆州,就不怕在乱局之中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吗?

刘表早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先有了透彻了解。

对手:

孙坚在北上前,便已掌握了大半个荆州。待孙坚帮助袁术占据江淮对荆州形成包围之势后,回过头再取荆州则易如反掌。

靠山:

袁术本想上表推荐孙坚任豫州刺史,从而在北方开枝散叶,更好地推进在江淮的行动。但袁术遇到了强劲的对手——董卓。

作为袁术的死敌,董卓没理会袁术上表对孙坚的推荐,而是以汉献帝的名义,将刘表任命为荆州刺史。

刘表此前官职只是北军中侯,一个六百石的小官,并没有多少实权。显然董卓派无权无势的刘表去荆州,目的主要是搅混水,使袁术孙坚不能轻易获得荆州而已。

刘表的作用,在董卓眼中和炮灰无异。

但这也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董卓派炮灰刘表名义上占据荆州,但为了避免与袁术产生冲突,董卓暂时观望,不会派兵过去;

袁术、孙坚虽然对荆州虎视眈眈,但有董卓在名义上申明了势力范围,他们也不敢轻易染指。

原本袁术或董卓中的任何一方都能轻而易举地控制荆州。而恰恰是双方彼此制约,都不敢轻举妄动导致触发战争,给了刘表生存发展的空隙。

这段时间,可以称为是刘表的“新手保护期”。

当然刘表也是借势的高手。当董卓开始走弱后,刘表又选择支持袁术的对头袁绍,重新构建起均衡的态势。

事实上,刘表十分善于利用荆州战略要地的优势,在各方势力间穿插。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刘表之收荆州也,卓之命也,众皆讨卓而表不从,表有可讨之罪焉。”董卓乱政,各路诸侯前去讨伐,但刘表只发声未发兵。

《三国志·董卓传》记载:“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刘表不仅与凉州军将领来往甚密,也和袁绍、曹操建立了联盟。

于是刘表总是和敌人的敌人结为盟友,这让袁术感到很头大,于是一直都不敢染指荆州。

刘表一骑入荆州

要平荆州,没两把刷子可不行。

而刘表自身的确够硬:

他是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的后代,出身高贵。他早年还参加过太学生运动,被称为“八俊”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大名士。

前任王叡为何在荆州四五年了,连几个下属都搞不定?因为除了能力一般之外,其出身也过于普通,并没有什么收服人心的资本。

而宗室加名士的人设,就成了刘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但荆州本地势力也不是没见过世面,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刘表的三大特质:

1、刘表站位高。刘表作为宗室成员,信息灵通,能够随时掌握朝堂上的形势变化,做事不担心偏离方向。

2、刘表路子广。因为有在朝廷中枢任职的经历,让刘表有机会和各路神仙都有过交集,有那么一点薄面在。这样不论哪方得势,刘表都能够搭上线,主打一个左右逢源。这样就能够为荆州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刘表有名而无实。

为什么荆州势力会忌惮孙坚?不就是因为他手握重兵太过强势嘛,这样大家就没得谈了。

而刘表不同啊。他既没多少军队也没啥资源。一穷二白的他,是不是就能坐下来和荆州本土势力一起好好谈谈合作条件了?荆州势力就是喜欢他这种低调朴实的作风,做代理人嘛,完全足够了。

......

所以刘表刚到荆州,就取得了蒯良、蒯越、蔡瑁这几位能人的支持。

这几个人,都是出身当地望族,并且与东汉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蒯良、蒯越是荆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其中蒯越深中足智,高大雄健有雄姿,曾被大将军何进聘请为东曹掾,力劝何进先发制人杀掉宦官。

蔡瑁,出身襄阳知名豪族蔡氏,姑母是太尉张温之妻,长姐与二姐先后嫁给黄承彦与刘表成为继室。

获得这些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便是刘表在荆州收获的第一桶金。

在这些本地士族支持下,刘表对荆州的情况有了十分清晰的了解。

当时的荆州一共有这样几派势力:荆州北部,有南阳太守袁术;荆州南部,被长沙太守苏代所控制;南郡的一部分,在华容县长贝羽手上;农民义军张虎和陈生,盘踞在襄阳左近地区;此外还有分散各地的“宗贼”势力,即家族式的盗贼团伙。

袁术、苏代、贝羽等人,都手握重兵,刘表在初期都招惹不起。而击败和收服“宗贼”势力和襄阳农民义军,倒是十分可行的办法。这样该团结什么人,该打压什么人,就全都一目了然了。

用本地人打压本地人是最为有效的。

对于宗贼,蒯越直接点出了其要害:

(宗贼)其中有我平时供养的人,要是派人告诉他们好处,他们必定率领部众过来。您杀掉其中残暴的人,任用其中有才能的人,您的声威和恩德一旦树立,人们就会用襁褓背负着孩子来投奔您。

蒯越派人去招诱同族聚成的盗贼的头目,来的有十五个人,刘表将他们全部杀掉并且出其不意攻取他们的部众。对襄阳附近的张虎、陈坐义军,刘表派蒯越与庞季前去成功招降。

有了荆州地方士族的入股支持,原本弱势的刘表也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和势力。接着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郡县望风而降,很快长江以南全部平定,荆襄九郡全部归属刘表的名下。

192之后天下形势图

快乐的日子总是特别短暂。刘表的新手期很快就过去了。

192年,董卓的势力开始走弱。于是袁术趁机就派孙坚打了过来。

然而此时的荆州,已经和王叡时代的荆州完全不同了。

王叡时代的荆州,王叡和荆州本土势力斗,和郡县势力斗,总之就是一盘散沙。

但经历过孙坚的欺压之后,现在荆州本土势力表现得异常团结。

这样的荆州,孙坚还能拿下吗?

当然在此之前,刘表在无声无息中进行过一场洗牌,将原先亲近孙坚的人统统换掉。

刘表将治所迁至襄樊,并联合当地豪族蒯氏(蒯良、蒯越)和蔡氏(蔡瑁),借助其势力控制了南郡;

刘表剿灭了武陵郡的盗贼势力,并在当地派驻了自己的心腹。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招。刘表对三位核心将领委以重任。他们是蔡瑁、文聘和黄祖。

蔡瑁是刘表姻亲,负责统领荆州的水军,在汉江一带拱卫襄樊的安全;文聘率军镇守荆北,重点防范北方势力,巩固荆北防线;黄祖任江夏太守,负责构筑长江防线。

其中黄祖所率的,便是重点盯防孙坚的守备力量。

当然刘表还有两大知名的谋臣:蒯越、蒯良。在守卫荆州的一系列战役中,这两人应该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孙坚来犯时,黄祖奉命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当然孙坚不愧是战胜过吕布的“江东猛虎”,黄祖的武力还是略有不足。

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

孙坚不仅在陆地上战胜了黄祖,还突破了蔡瑁设在汉江上的防线,直到将整个襄阳都围了起来。

黄祖感觉顶不住了,连夜派黄祖到各郡去摇人。但黄祖带来一大帮子援军后,还是被孙坚打败了。

坚悉其众攻表,表闭门,夜遣将黄祖潜出发兵。祖将兵欲还,坚逆与战。祖败走。

可见江东猛虎孙坚是有多么无敌。

关键时刻,黄祖开始使诈。对比黄祖后来和孙家人的对战的平常表现,这一计必然是刘表谋士所献。

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

黄祖佯装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紧追不放。而在岘山中,黄祖设下了埋伏。黄祖的士兵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猝不及防,中箭身亡。

曾经战胜过吕布,战绩中曾没有败绩的一代名将,由此凋落在岘山之中。

从这一场经典战役中,不难看出刘表具备了相当大的优势:

1、荆州空前团结,各郡县都能响应并救援刘表。

2、黄祖等军事将领,忠心耿耿,愿意为刘表死战到底。

3、刘表的谋士十分给力,在关键时刻献上奇计。

与之相比,孙坚除了个人武力值极高,手下部属得力之外。在作战策略、后勤补给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短板。

所以孙坚的不败神话由此被终结。

孙坚死后,袁术再也无力战胜刘表。

192年,董卓被杀,其余部李傕、郭汜进据长安。刘表再次与李傕、郭汜联络上,明确表示对他们的支持。作为回报,李傕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

此外,刘表还与袁术在北方的对手袁绍、曹操结盟。

193年,刘表断了袁术的粮道,迫使他离开南阳前往兖豫方向。刘表的驱虎吞狼,就促成后来袁术与曹操在兖州的匡亭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匈奴於扶罗等佐术,与曹操战于匡亭,大败。术退保雍丘,又将其余众奔九江。

曹操实在太过强大,即便袁术请了黑山军和匈奴的外援也打不过。袁术最后不得不败走九江。

袁术在曹操的打击下远离荆州,不再对荆州构成威胁。

刘表由此彻底巩固了自己在荆州的统治。

刘表巩固了自己在荆州的统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