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严紫瑶
5月3日,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教授涂文学以“武汉城市的历史方位与崛起之道”为主题,与线上线下近万名听友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城市对话。
长江讲坛现场
涂文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城市史、社会史及区域史研究,其著作《武汉城市通史》《武汉近代城市史论》等被誉为解读江城基因的“密码本”,这也让现场听众对此次讲座充满了期待。虽然是五一假期,但不少听众早早来到现场,交流着自己对武汉这座城市的认识和疑问。当涂文学教授走上讲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两亿年前的武汉还是一片汪洋
“两亿年前的武汉,还是一片汪洋。”涂文学以地质年代为引,揭开了这座城市的自然史诗,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现场一片安静,听众们都沉浸在他描绘的历史画卷中。一亿五千万年前,江汉平原初现陆地;一万年前,汉口江滩上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5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稻谷遗迹印证了长江中游的早期农耕文明。而真正将武汉推向中国城市史舞台的,是3500年前的盘龙城。
“1964年,商代城墙的发现改写了历史。”涂文学指出,盘龙城不仅证明商朝势力南抵长江,更将武汉建城史向前推进一千余年,使其成为仅次于郑州、杭州的第三古老的省会。
长江讲坛现场
“商兵互动”深刻影响武汉
革命是一条贯穿武汉的基因链。从北伐战争到大革命中心,从八七会议到抗战烽火,每一场变革都刻入城市肌理。涂文学特别提到孙中山曾将武汉视为“最适合建都的地方”,设想将其打造成东方的伦敦与纽约,这在辛亥首义“三个月重建汉口”的速度中可见一斑。
涂文学认为,“商”与“兵”的互动,无论对于武汉城市物质形态的生成,抑或对城市文化品质的打造,都产生了多重影响,使得武汉城市文化呈现多元、繁复、驳杂的面相。
长江讲坛现场
武汉的辉煌并非偶然
涂文学总结武汉的三次崛起:明清依托“九省通衢”成为商贸巨埠,晚清借力工业化跃升现代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以重工业奠定国家基石。他强调,武汉的辉煌不是偶然的。城市发展需遵循三大“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最后,要乘势而上。互动环节,气氛更加热烈,有读者围绕“高铁时代,武汉如何与周围城市互通共赢”提问。涂文学条理清晰地回答道:“要在高铁时代努力争取交通枢纽位置。要充分利用高铁,完善基础设施,联动长江经济带,与周边城市共赢。”讲座结束,手捧明信片的读者们排起长队等待涂教授签名。大屏幕上播放着武汉的城市影像,让人为之动容。
(本文图片由长江讲坛提供,摄影: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