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抗焦虑?《草台班子》专场和它身后的呼兰:动起来,朝前走
2025-05-10 23:26: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张聪

如果这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普通人的你我,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

凭借在脱口秀段子里批判各种职场“草台班子”现象,而被打工人称为“嘴替”的“脱口秀大王”呼兰的答案是:动起来,朝前走。

呼兰在湖北剧院的《草台班子》脱口秀专场现场

“五一”期间,呼兰曾一口气在湖北剧院输出了三个脱口秀专场。

在小红书,有看完专场的网友用“差评”来吸引眼球,为何“差评”?因为,“时间太短了”“太好笑了,我嗓子本来就不舒服”……

开玩笑的“差评”背后,是观众对呼兰这个专场的“超级满意”。演出前,在后台接受新闻专访时呼兰提到,他把这次专场看做是一桌“家宴”,希望来的“客人”都能尽兴而归。

每一次演出结尾,呼兰都会向观众深深鞠躬

他说,不希望那些通过节目看脱口秀而喜欢上自己的人总觉得“欠呼兰一张门票”,“我希望他们来了之后觉得开心,觉得‘这钱花得值’。而不是看完后觉得,‘喏,人情还你了’!”

创作的“富矿”永远存在

逗人笑就是脱口秀的创作使命

新闻:怎么想到了给自己的专场定《草台班子》这样一个名字?还挺符合你的段子给大家的印象的。

呼兰:其实专场一开始的名字叫《喘口气》,我是希望大家听完这个演出之后,能暂时“喘口气”。但后来改成《草台班子》,也觉得特别适宜,挺有意思。

段子都是根据这些年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去写的,全都是我的真实想法和真实遭遇。我也想告诉大家,好多事挺挺就好了,活下去,好多事儿就有转机。

新闻:许多观众喜欢你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在看你的脱口秀的时候,能收获超越其他演员的共鸣,会不会因为大家的这种超级认同感,让你有了一种创作的“使命”?

呼兰:咱弄不了那么大的事情。而且如果总感觉自己背负什么“使命”,那创作也可能会变形。

我个人觉得好多创作者就卡在了“使命”这一步,因为好多东西都配不上“使命”。但如果一件事不在“使命”的范围内,我们就不做了吗?而且从某种意义上看,逗人笑不也是一种使命?剩下的那些事情,比如帮大家说出了很多痛苦和心酸,也不是我替他们说,因为我也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我看到了,我经历了,我有相同的遭遇。

呼兰和武汉站嘉宾梁海源、Kid在一起

新闻:曾经的你有非常丰富的经历,这些经历曾经被你形容为创作的“富矿”,这两年专职做脱口秀,远离了职场,你是怎么寻找新的创作“矿山”的?

呼兰:如果一个脱口秀演员是基于生活去创作的话,是不愁没素材的。就像一个新闻频道,它会愁自己哪一天出不了新闻么?只要这个世界还在运转,它就会天天有内容。

我也是一样的,虽然每年讲职场,但每一年打工人的处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可能前几年大家会觉得,公司怎么这么压迫人?到最近这段时间又会感叹说:都挺不容易的。

生活是时刻变化的,如何通过脱口秀去反映当下的时代情绪才是关键。

这两年虽然我没有传统意义的上班,但也一直在交新的各行各业的朋友,通过跟他们交流,我也能了解各行各业的面貌,知道大家的吐槽点、负面情绪在哪里。

有意思的是,大家忙的时候、赚钱的时候肯定不会找我,都没空。(笑)但惨的时候,一定会来找我。

因为专场,我也感到焦虑

但是,动起来,朝前走就好了

新闻:那么多观众通过你的脱口秀纾解了焦虑,我比较好奇,呼兰又会因为什么而焦虑呢?

呼兰:我还行,专场的事情已经是我相对来说比较焦虑的。也不是焦虑,就是很多现实的问题要解决,比如说座位,比如说整个流程怎么确保大家都能看得清、看得开心,伴手礼是不是要有更新……

我希望能让大家载兴而归,我很怕让大家扫兴,因为毕竟所有人来看我,都是花了钱的对吧?这个钱是给我的。

就跟家里来了客人,我照顾不周他可能出门就骂我。对我来说,我希望如果有客人不满,骂的话我也要知道是哪儿不对了,我不能稀里糊涂的。

如果稀里糊涂,就说明自己连重视都不重视,那就活该了。

呼兰为观众们精心准备的观演周边

新闻:你把所有观众当做是客人。

呼兰:对,就是一个招待客人的心态,我要做一个尽责的主人。我需要确定今天上的10个“菜”都是什么,大家坐一桌是不是够得着。我要上心。

新闻:那你会怎么缓解焦虑?

呼兰:就是向前走。实话实说,我的同事和工作人员们比我焦虑,他们会看小红书上的评论,然后告诉我有哪些观众的不满。我会劝导他们:下一场马上就开始了,下一场,我们去改掉那些可能不好的。

评价就是这样的。而且,这一场演得再好,观众给了你150%的好评、点赞天花乱坠,第二天不演了吗?第二天还是要用百分百的精力去面对新的演出。好与不好,都会用新的东西去迭代——不是新的焦虑取代了旧的焦虑,就是新的喜悦迭代了旧的焦虑,只能是这样,动起来就好了,往前走就好了,一场接着一场“干”。

我能接受“票卖不出去”的那一天

无脑吹捧只会更让人难受

新闻:《草台班子》的演出排得非常满,比如武汉两天演出三场,同时又场场秒罄。这是值得开心的事情,同时你会有压力吗?

呼兰:实话实说,我还挺适应卖票和整个演出逻辑的,因为我是学经济和数学的,这不就是市场经济吗——卖不好,那是因为没人来看;卖得好,说明你演得还ok。这是个客观的事情,我觉得挺好。

当然,我可能也有卖不掉票的那一天,不火的那一天,那我就接受这个事情,它没有什么犟嘴和辩解的余地。

可能下个专场,连着演不好口碑就下去了,大家就不买票了——可怕的是,你演得好也没人买,或者演不好也有人“哗哗”买,这也不对。如果真这样,我相信那个人心里会很难受的对吧?一群人天天无脑吹捧,他也很难受。

新闻:你是想过,有一天也可能呼兰的脱口秀就不受人喜欢了?

呼兰:当然,而且这太可能了。大导演的电影有卖50亿的时候也有卖两三亿的时候,也有大家都不看都骂的时候。

呼兰、梁海源、kid在湖北剧院后台

新闻:你希望自己在脱口秀行业里是一个怎样的定位?

呼兰:这次巡演,我非常开心的事是,每一次开场,主持人基本都会问:有多少人是第一次来到脱口秀现场的?每一场几乎都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人说是“第一次”。

这说明,观众通过线上节目认识我,然后愿意花钱来到线下。另外就是,目前这个专场大家看完后是非常开心的,因为越演口碑越好,第二天求票的人会比第一天多很多——说明大家看完之后开心了,发朋友圈了。能发朋友圈不是人家觉得“好”,而是人家觉得“非常好”,他才肯发一个朋友圈。对吧?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事情。

我特别害怕的是,很多观众会觉得,这些年,我看呼兰线上也没怎么交过钱,“我欠他一张门票”。今天来看线下了,看完之后,“门票我还了”,“人情”我还清了。

我希望他看完之后会觉得说:我还欠呼兰一张门票呢!那我太开心了,说明这门票钱花得值啊!(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