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舒欢
从战国青铜灯到脚踏车发电装置,上万件展品串起一部鲜活的电力发展史,小读者们在斑驳的发电机残骸与闪烁的互动屏幕间,触摸着文明的脉动。
“这就是被炸毁的发电机吗?”6岁的可恩踮着脚,凝视着玻璃展柜中重达2吨的巨型铁块。在湖北省电力博物馆历史展厅内,这台来自原武昌电灯公司的汽轮发电机转子残骸,静静诉说着1938年武汉沦陷前夕的烽火岁月。
7月11日,湖北省图书馆少儿馆主办的“行走中的阅读”系列活动,带领30组家庭走进湖北省电力博物馆。这座矗立在汉口合作路22号的淡黄色钟楼建筑,如今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穿过博物馆门前的“光明之路”雕塑——一座巨大的镂空螺口灯泡,小读者们踏入了百年时光隧道。上万件展品编织出湖北电力工业的完整记忆:张之洞督鄂时期在湖北织布官局点亮的第一盏电灯、民国时期的进口电表、解放初期的电网分布图。小读者们在“油灯春秋”展区驻足,从战国青铜灯到宋代单柄盘形灯,这些电灯的“前辈”展现了人类追求光明的漫长历程。
在科普展厅,小读者们瞬间被科技之光点亮。“脚踏车发电”装置前排起长队,小读者们轮番上阵,奋力蹬车点亮面前的灯泡矩阵。“我骑了五分钟才亮三盏灯,发电真不容易!”满头大汗的李明轩感慨道。声光互动设备让抽象原理触手可及:手触屏幕引动彩色光线追逐,声控光球随音阶明灭,“人体导电”装置则让体验者感受安全电流的刺激。通过核电、水电、光伏发电等模型,现场家长和孩子们理解了不同能源如何转化为千家万户的光明。
活动最后,图书馆员的专业推荐和读者共同分享《神奇璀璨的电世界》《妙趣横生的电学世界》《电从哪里来》《电器小医生》《小小电力安全员》《小电池大能量》等相关书籍。同时推荐线上资源万方数据中小学图书馆中的清洁能源和电力趣味知识,带队的省图书馆馆员分享:“在这里实现知识、故事与读者需求之间最高效、最愉悦的连接。让书里的故事和文字记忆更贴近生活。”在博物馆的出口处,带队的馆员老师在留言簿上写着:“电的历史是光明的历史,是文脉传承的见证。”
湖北省图书馆“行走中的阅读”系列活动,将继续带领大家探寻文明的脚步,创造一个“知行合一”的阅读场所,它让阅读从纸面走向生活,让知识从抽象变为具象,让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让阅读回归生活本质、促进生命成长的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