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阮筠庭做客长江讲坛:从漫画《春晖》看创作与自我找寻之路
2025-08-30 16:02: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谢宁

8月30日,长江讲坛以“如何创作漫画与寻找个人道路——从《春晖》谈起”为主题开讲,漫画家阮筠庭围绕其原创漫画《春晖》的创作历程,深入剖析漫画创作的核心要义与个人成长的内在关联,为现场听众带来一场兼具艺术启发与人生思考的分享。

讲座开篇,阮筠庭首先抛出“什么是漫画”的问题。不同于“浪漫的画”的通俗误解,她提出,漫画的本质是“言简意赅地画出平常生活中不可见的事物”。现场展示的《春晖》内页片段中,无论是描绘中国学生课堂上“被提问时目光游离”的紧张状态,还是台风后葵园从生机勃勃到颓败的反差,都印证了这一观点——漫画能捕捉到日常场景下人们不易察觉的情绪与细节。

谈及《春晖》的创作缘起,阮筠庭坦言,这部作品是对“漫画创作中什么比画得好更重要”的回应。回溯个人创作轨迹,从2004年的早期尝试,到2005年发表于《漫友》的《画夜》,再到2014年出版的《月亮短歌》,她始终在探索创作的核心价值。而《春晖》的诞生,正是源于对“真实”的坚守:“创作就是真实,是说不得谎的。”阮筠庭分享道,当不再执着于“证明自己”,才真正明白值得一画的是那些触及内心的真实体验。

讲座的核心部分,阮筠庭结合《春晖》内容,探讨了“接纳不完美”与“寻找真我”的关系。她展示了漫画中多个贴近生活的片段:学生备考时担忧“考砸了人生是否会改变”的迷茫、自己年少时因化学成绩差作弊被发现的窘迫、母亲对自己作文和画作“不够完美”的评价……这些情节直指“完美主义”的困境。“一个有斑点的苹果,是不完美的吗?不完美的东西,就不应该存在吗?”阮筠庭提出的反问引发听众共鸣。她强调,在教学与创作中反复验证的真理是:“不是挑剔让我们进步,而是接纳,是看见。”

针对“接纳之后如何行动”的疑问,阮筠庭以《春晖》中“老师也是普通人”的设定给出答案。漫画里,老师不再是“不犯错、不受伤、不能哭”的完美符号,而是会坦言“不知道”、敢于承认不足的真实个体。阮筠庭表示,接纳不完美后,更重要的是“生长出真正的自己”,这种生长既需要主动去爱的勇气,也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行动。“无论是创作漫画、从事工作,还是寻找自我,本质上都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

现场交流环节,读者们纷纷分享阅读感悟:有人从“春晖”的教育困境中看到当代人的共同迷茫,有人被“只是因为存在,就可以被爱”的理念治愈;线上平台的讨论也持续升温,大家围绕“艺术与功利”“教育与成长”等话题各抒己见。正如阮筠庭所说,《春晖》不仅是一本漫画,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每个人在成长中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追问。

作为讲座回顾展暨文学讲座月的收官讲座,本次分享在思想碰撞中圆满落幕。讲座最后,阮筠庭老师还现场抽取了展览留言中的幸运读者,并为其颁发了纪念品,为文学讲座月画上了温暖的句号。(图片由长江讲坛提供,摄影:王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