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罗瑶
老人晚饭后在家突然倒地,紧急送医后才知是擅停抗凝药导致心脏血栓脱落,“跑”到大脑引起脑梗死。医生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实施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成功打通闭塞的血管,老人最终转危为安。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神内一科主任秦碧勇提醒,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较常人高5倍,规范抗凝治疗是关键。
6月5日晚7时30分,75岁的葛婆婆晚饭后在家中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无法站立的症状,家属发现后立即拨打120并紧急送至武汉市第六医院急诊科。卒中绿色通道迅速启动,经头颅CT、核磁检查排除脑出血后,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患者入院时左侧肢体完全瘫痪,肌力为0级,情况十分危急。”卒中团队郭灿收医生介绍,经评估葛婆婆符合静脉溶栓指征,迅速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症状未明显改善,卒中团队果断启动介入治疗。神经介入团队仅用15分钟完成术前准备,通过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精准定位堵塞血管,成功取出长约1.2厘米的血栓,实现血管再通。
“葛婆婆是房颤引起的心源性脑栓塞典型病例。”秦碧勇介绍,葛婆婆患有持续性房颤多年,一个月前,自我感觉病情控制得不错,便自行停用了抗凝药。“房颤导致心脏内血流紊乱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进入脑血管,极易引发脑梗死。”秦碧勇强调,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且致残致死率更高,规范抗凝治疗可使卒中风险降低60%-70%。患者不管是服用抗凝药还是停用抗凝药,都必须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正确、规范地使用,同时一定要定期复诊,严密监测凝血功能,以降低发生中风的概率。
秦碧勇提醒,预防脑卒中,除了要注意控制“三高”危险因素外,还要注意心脏血栓带来的危害。一旦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口角歪斜”等卒中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把握发病4.5小时内的黄金救治时间,越早越好,千万不要在家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