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薛源
6岁男孩食欲不振、接连呕吐,本以为是消化不好,不料却是遇上凶险的暴发性心肌炎。男孩心脏“罢工”,武汉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加入“生死营救”,通过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双保险”治疗,终于让这颗几近“罢工”的小心脏重新恢复跳动。孩子转危为安,4月29日康复出院。
呕吐抽搐竟是心脏“警报”
家住荆门的6岁男孩小晨(化名)原本健康活泼,但三周前突然出现低热、呕吐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整个人也蔫蔫的,家人不放心,将其送往当地医院就诊,被初步诊断为急性胃炎并住院接受对症治疗。然而在住院期间,小晨病情却逐渐加重,出现了四肢抽搐等症状。尽管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仍未能明确病因,怀疑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性脑病或暴发性心肌炎所致。
鉴于暴发性心肌炎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等致命风险,当地医院紧急联系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牵头单位武汉儿童医院,专家建议立即转诊,必要时可能需要启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治。
当地医护随救护车一起,将小晨送至武汉。途中,当地医护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用药维持其心率和血压。另一边,武汉儿童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超声影像科医护待命,做好救治准备。
4月7日晚7时40分左右,救护车抵达武汉儿童医院急诊。小晨被送入抢救室。病情恶化的速度超乎想象,入院时小晨已出现意识不清、面色苍白伴口唇紫绀的危象,随后,迅速进展为循环衰竭,呼吸心跳骤停。急危重症医学中心团队立即予以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抢救措施,暂时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病情稍微稳住后,医护迅速将小晨转入该院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双保险”抢回孩子性命
医生们会诊后认为,暴发性心肌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诊断明确,小晨的心脏已衰弱不堪,随时可能“罢工”。心脏泵功能一旦受损,将导致全身各器官功能障碍,引发各种并发症,肝、肾、神经系统等都可能受到牵连。必须重新建立起一条生命通道,让他的心脏“休眠”才能争取一线生机。
当晚9时,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勇直接在床旁超声引导下手术,为小晨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奄奄一息”的心脏得到“喘息”机会。虽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机辅助、临时起搏器等治疗,小晨病情稍有好转,但医护仍不敢放松警惕。在严密监测下,医生发现,小晨的血流动力学依旧不稳定,这说明心脏这个“泵”还是无法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为最后的希望。
医院迅速召集早已处于待命状态的ECMO小组成员,启动ECMO治疗。当晚10时,ECMO医护团队成功置管,ECMO开始运转。随着置管上机成功,小晨循环呼吸逐步稳定了下来。
在医护团队的悉心治疗下,三天后,小晨“休整”的心脏重新恢复活力,ECMO顺利撤机。不久后,临时起搏器和呼吸机也分别顺利撤离。小晨转入普通病房,于昨日康复出院。
“这样的重症稍有耽误,孩子很可能就会死亡。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参与抢救的医护们连称他“命大”。对此,小晨父母感激不已:“孩子真的是很幸运,多亏了医院多学科团队的接棒努力,孩子才能抢回一命。”
暴发性心肌炎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该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孙丹介绍,武汉儿童医院收治过多例因病毒感染导致的暴发性心肌炎患儿。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的最危重类型,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小孩子一旦患上暴发性心肌炎,进展也更快,以至于留给医护人员抢救的时间非常有限。
在临床中,暴发性心肌炎多由病毒诱发,在引起呼吸道症状的同时往往容易向心肌“发难”。暴发性心肌炎发病突然,恶化迅速,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呼吸道感染。一旦症状典型明显时,病情往往已经非常危险了,部分患儿很快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是目前国内外儿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孙丹提醒,如果孩子感冒后,常出现叫累、乏力、腹痛、呕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情况,家长要警惕,要尽快到有条件的医院请相关专科医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