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张迎春
“原来有些矿石还能吃!”9月17日下午,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一小学606班的同学们走进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普基地,开展以“科普矿物世界 领略地质奥秘”为主题的科普活动。
科学课刚学过《岩石与土壤》单元,同学们一直期待能亲眼见到更多矿物,这次他们终于圆了梦。武汉科技大学地质标本馆收藏了3000多种、近万件矿物标本。一进展厅,惊叹声便不绝于耳,“蓝色的珊瑚!”“还有恐龙蛋化石!”“花岗岩居然有这么多种类!”孩子们目不转睛,踊跃提问。
张老师向大家介绍:“有些矿石其实可以入药,比如蒙脱石散,它的主要成分是蒙脱石,就是一种矿物。”胡嘉睿同学兴奋地回应:“我吃过!原来是矿物质做的!”张老师进一步讲解,矿物不仅可用于医药,还广泛应用于建筑、冶金、化工等诸多领域。
“这么大的石头是怎么运进来的?”原来,秘密武器是矿石破碎机!看着大块矿石在机器里转眼就变成小颗粒,同学们又惊又喜,忍不住欢呼:“这破碎机也太厉害了吧!”
“把矿物都混在一起了,该怎么分开呢?”李依宸同学提问。“可以用磁铁!科学课上说过,磁铁能吸铁,正好用来分磁铁矿!”罗浩坤同学脱口而出。这一想法得到了研究生哥哥的肯定。同学们尝试将磁铁靠近混合矿物——奇妙的一幕发生了:磁铁矿粉迅速被吸引,“跳起了舞”;赤铁矿粉反应微弱,动作轻微;而石英粉几乎纹丝不动。原来,磁铁矿属于强磁性矿物,赤铁矿磁性较弱,而石英几乎不具备磁性。
钢城一小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积极联动高校,挖掘社会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融合,实现“1+1>2”的育人效果。把课堂搬进大学实验室,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也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地质科学的魅力,引导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打量世界,发现身边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