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张霞
11月6日,武汉市黄陂区双凤中学迎来一场数学教研盛会。该校陈朝建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湖北省“星火计划”巴东种子教师及导师团队,与江夏区数学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研修班的5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基于教材数学活动的模型思想与核心素养培养”主题,开展跨区联动、思维碰撞,共探数学教学的新路径与新样态。
横店实验学校刘欣老师正在上课
横店实验学校刘欣老师执教的《从数字规律到面积最优——二次函数最大值模型的应用》一课,以教材中的数学活动为蓝本,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数字规律出发,逐步抽象出二次函数模型,最终落脚于“面积最优”这一现实问题。课堂上,学生们动手操作、小组激辩、自信表达,在真实的“做数学”与“用数学”中,不仅深化了对模型思想的理解,更真切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
学生动手操作
在集中研讨环节,江夏区教师代表对本节课给予高度评价。童亚平老师指出,整堂课是一个完整的“微建模”周期体验,学生经历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量关系、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全过程,有效培养了建模与逻辑推理素养。陈福明老师认为,刘老师的课“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以模型思想为主线串联代数与几何知识,将课堂变为学生探索与创造的思维乐园。倪立征老师强调,课程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在“围篱笆”等真实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建模能力,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与育人功能。
陈朝建老师作专题报告
作为东道主,双凤中学的教师们也分享了他们的深度观察。蔡峰老师剖析了课程设计的精妙之处。他指出,主题“从数字规律到面积最优”极具进阶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基础到综合的平滑过渡。他特别赞赏“问题链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认为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效锤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与合作交流能力。
张霞老师则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这场“思维交响乐”。她感慨,课堂始于“数字韵律”,在规律的发现中点燃了模型思想的星星之火;成于“面积最优”,在问题的解决中构筑起数学模型的大厦。她认为,这堂课引领学生完成了一次从知识到素养的深度穿越。
陈朝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陈朝建老师带来专题报告《从数字规律到最优模型——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理论探究与教学实践》。他从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溯源,清晰梳理了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理论脉络,并结合生动课例,为一线教师指明了模型思想在教学中的落实路径。他特别强调,数学教学的真谛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引导学生重演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掌握探索世界的思维武器。他倡导多设计“微研究”课题,让课堂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火种的探索空间。
作为教联体的牵头学校,双凤中学持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与盘龙一中、黄陂一初、鲁台中学、六指中学、甘棠中学等成员校携手并进,共建共享,协同发展。而陈朝建名师工作室自2023年授牌以来,始终以核心素养为主线,通过多元教研、跨区帮扶、青年培养等机制,已辐射带动全区200余名数学教师共同成长,逐步形成“一校引领、多校协同、工作室支撑”的区域教研新生态。
活动合影
双凤中学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教学成果的展示,更是教联体与名师工作室协同推进课堂转型、落实素养导向教学的重要实践。下一步,双凤中学教联体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以教研为引擎,以教师工作室为平台,为推动黄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