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陈梓淇 谢倚

“原来电路板上无数微小元件,能构建出拥有强大算力与智能的终端设备!”11月13日下午,联想武汉产业基地智能生产车间内,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光电2401班学生刘恒钰盯着流水线上精准运作的机械臂,眼中满是惊叹。当天,该校近50名师生走进这座“智造工厂”,开展“仪电学子探名企 行业前沿求真知”主题实践活动,在零距离感受行业前沿技术的同时,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埋下“实干种子”。
车间里的“沉浸式课堂”:让课本上的知识照进现实
下午2时许,在学生工作党支部佘威书记和余为老师带领下师生们抵达联想武汉产业基地,企业主管接待讲解员便通过展厅介绍和一段动态短片,将联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故事娓娓道来。“未来五年,制造行业人才缺口数以万计,你们就是行业急需的‘新鲜血液’!”这句话刚落,现场学生便忍不住小声交流,眼中满是期待。

跟着讲解员的脚步,师生们先后走进生产车间、产品展示区和实训基地。在SMT贴片车间,一块块空白电路板经过自动贴片、回流焊接、光学检测等工序,逐渐“长出”密密麻麻的电子元件;在组装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抓取零件,工人与机器默契配合,平均每0.6秒即可下线一台产品。“原来课堂上学的‘电子电路焊接’,在这儿能派上这么大用场!”创新创业社团学生曾宸一边认真听操作介绍,一边在笔记本上标注重点,“企业的标准比课本里更细致,比如焊接温度误差不能超过5℃,这都是将来要练扎实的技能。”
车间内,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与学生的惊叹声交织在一起。有学生指着一台正在测试的智能手机追问:“这款产品的散热设计,用到了我们学的‘光学技术’吗?”讲解员笑着点头:“不仅如此,现在的智能设备还融入了AI算法,你们要是想从事这个领域,得把基础课学透,还要多关注新技术。”

技术骨干“传经送宝”:职校生也有大舞台
“刚入职时,我连设备调试都要跟着师傅学一周,现在能独立负责整条产线的维护了!”在互动交流环节,联想武汉基地技术骨干程书旸的分享,让在场学生倍感亲切。光电2401班学生张敬麟立刻举手:“您现在用的技能,学校课程里都教过吗?”

“基础课肯定要学好,比如电子电路设计、单片机原理等,这些是‘敲门砖’。但企业更看重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现在会用AI优化生产流程,这就需要把课堂知识和新技术结合起来。”程书旸说。这番话让张敬麟恍然大悟,他赶紧在笔记本上写下:“多关注行业新技术,提升跨学科能力。”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比课堂说教更有感染力。”随行的光学专业课教师张耀炜坦言,企业需要的是“即插即用”的技能人才,学生提前了解岗位需求,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交流中,学生们还了解到,企业不仅看重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样重要。“之前总担心中职生就业没优势,现在知道只要技能过硬,一样能在大企业站稳脚跟!”学生刘恒钰说。

校企携手共进:为职教学子铺就“成长快车道”
活动结束前,每位学生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作业”——撰写《企业参观心得体会》,记录岗位认知和学习规划调整。“我们会精选优秀心得在班级分享,让大家互相启发。”班主任余为介绍,学校还会与联想复盘活动效果,为后续合作提供参考。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企业’,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一步。”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招就办主任刘军明表示,核心是让学生跳出课堂围墙,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直观感受岗位标准、操作规范和职业素养要求,“相当于提前搭建起‘学习’与‘上岗’的桥梁,让他们毕业就能快速适应工作。”
两个半小时的实践活动虽短,但在学生心中埋下了“实干兴邦”的种子。“以前总觉得‘中国智造’离自己很远,现在才知道,只要把技能练扎实,我们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张敬麟说。而这场“探企之旅”,不仅让职教学子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更展现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图景——当课堂与车间“手拉手”,职教学生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