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即将揭晓,这五位学者最看好谁?
预计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热门获奖理论为面板数据分析、吸收能力以及动态经济现象等相关理论,最终可能依然由美国学者夺魁。
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式名称为“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69年首次颁发。2017年的获奖理由是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2016年的获奖理由是对契约理论的贡献;2015年的获奖理由是对消费、福利、贫困的分析。
从1969年经济学奖第一次颁奖以来,一共颁出49次奖项,在79位获奖者中,迄今仅有一名女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奖;其中一半年份的奖项都是两名,甚至三名获奖者。
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拥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论文及期刊索引平台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9 月 20 日宣布了其 2018 年度“引文桂冠奖”得主,今年的 17 位获奖者中,有 11 位来自世界领先的北美学术机构,其他 6 位来自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日本,其中有2位女性, 5位来自经济学领域。
2018年引文桂冠奖经济学得主预测及获奖原因如下:
Manuel Arellano 曼努埃尔·阿雷拉诺
西班牙马德里货币金融研究中心(CEMFI)
- 以及 –
Stephen R. Bond斯蒂芬 R·邦德
英国牛津大学
获奖原因:在面板数据分析,尤其是Arellano-Bond 估计方面作出了贡献。该方法利用面板数据中的时间模式来估计对政策或其他变量变化的经济响应,同时对永久性的未观察到的混淆变量进行控制。
Wesley M. Cohen 韦斯利 M·科恩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杜克大学
- 以及 –
Daniel A. Levinthal 丹尼尔 A·利文索尔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
获奖原因:吸收能力(即企业评价、吸收和应用外部知识的能力)概念的引入和发展,及其对促进人们了解企业、行业和国家的创新表现所做的贡献。
David M. Kreps 大卫 M·克雷普斯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
获奖原因:对动态经济现象的贡献,包括选择理论、金融学、博弈论和组织理论等动态经济现象深有贡献而得奖。
回顾: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理查德·塞勒 (Richard Thaler)
2017年北京时间10月9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理查德·塞勒 (Richard Thaler)—行为金融学奠基者、芝加哥大学教授获奖,理由就是行为经济学的成就。评奖委员会称,希望借此表彰塞勒教授对行为经济学作出的贡献,他让这门学科从“一个边缘且有争议”的领域变成一个“主流领域”。
塞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在行为金融学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塞勒发现在个人消费行为上受理性影响与个人意志的成份非常有限,反而是大部份受社群偏好来形成消费者的决定。这些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决定了市场行为。塞勒理论中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发展出个人心理会计理论,阐述了人们如何将复杂的经济决策系统进行简化后以决定消费行为。他还提出退休金储蓄行为可让人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