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华业资本百亿骗局:市盈率仅3倍的"绩优股"崩了
2018-10-09 16:15: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天眼》华业资本百亿骗局:市盈率仅3倍的"绩优股"崩了

华业资本的投资者无疑过了一个“提心吊胆”的国庆节,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突曝旗下医疗金融业务“炸雷”,二股东实控的关联方竟用“萝卜章”虚构债权转卖给上市公司,涉及规模超过百亿……

金融界《天眼》(微信:dtjrjc),追踪监管动态,洞察股市黑洞,护航投资之路。

华业资本(行情4.42 -9.98%,诊股)的投资者无疑过了一个“提心吊胆”的国庆节,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突曝旗下医疗金融业务“炸雷”,二股东实控的关联方竟用“萝卜章”虚构债权转卖给上市公司,涉及规模超过百亿……

受此影响华业资本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今日早盘报收4.42元/股,近四个交易日累计下跌约34.42%,排队卖单由昨日收盘逾97万增至116万。目前华业资本的市盈率仅为3.21倍低至两市倒数第三,但此时投资者却无法乐观,哪怕只有部分债权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公司业绩突然变脸甚至亏损。

昨日晚间,华业资本陆续公告大股东华业发展补充质押,联合信用评级可能下调公司信用等级,情况不容乐观。此前东方金诚已于9月29日将公司的信用等级由AA直接被下调至BBB-。

百亿应收账款“炸雷”

华业资本原名华业地产,过去以地产业务为主,2015年该公司推行“去地产化”改名为华业资本,新引入了本次“炸雷”的医疗金融供应链业务。

具体运作模式是以资管计划、合伙企业、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以折扣价收购供应商向三甲医院提供药品、设备、耗材等产生的应收账款,三甲医院会于到期日将按应收账款原值归还资金,从而实现投资收益。

事发9月25日,华业资本公告称,子公司西藏华烁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应收账款债权出现逾期,合计应收账款逾期额达8.88亿元。

次日上交所发函问询相关事项,华业资本未及回复事态便迅速恶化,在委派律师对债务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进行现场走访后发现“公司关联方重庆恒韵医药有限公司涉嫌伪造印章,虚构与医院的应收账款债权交易,可能导致公司遭受重大资产损失”。

根据一系列公告,目前华业资本医疗金融相关业务涉及应收账款存量规模为101.89 亿元,全部为从转让方恒韵医药受让取得。其中华业资本使用自有资金直接购买的应收账款规模为 27.25 亿元,参与认购的应收账款优先级和劣后级金融产品规模为 37.17 亿元。另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认购应收账款优先级金融产品规模为 37.46 亿元。

对于上述事项可能造成的后果,华业资本披露“公司存量应收账款将面临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的风险,这将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严重不利影响。针对公司与金融机构配资购买的应收账款,为保证优先级投资人的本金及收益,公司子公司西藏华烁将被要求履行差额补足义务,公司也可能存在被要求履行连带担保责任的风险”。

天眼君注意到9月20日华业资本在回复半年报监管函时曾表示今年上半年债权投资业务回款正常,虽然本次逾期的项目都发生在下半年,但7月份便已出现的部分逾期项目直到9月末才被曝出,令投资者对于公司的内控和信披不满。

9月28日的公告显示“恒韵医药尚无合理解释且其实际控制人李仕林未能取得联系”,目前华业资本已由总经理燕飞领头组成追债小组。

东方资管子公司卷入

天眼君就上述事项向华业资本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公司从2017年开始大量以折扣价购入恒韵医药拥有的三甲医院应收账款债权进行投资,华业资本及子公司涉及其中近70亿,其余为与金融机构合作动用“杠杆”参与认购,这与此前公告披露金额基本一致。

该工作人员对天眼君表示由于债务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具有军方背景,所以调查相关情况还需要时间。

对于上述事项可能带来的损失,其表示正在核实相关应收账款债权的真实性,具体有多少债权是虚构的还尚不确定,目前已经向经侦报案但尚未立案。此前有报道称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财务科工作人员表示恒韵医药确系医院供应商,自然存在应收账款,但对债权转让事宜不知情。

关于相关金融机构的损失是否会全部由华业资本及其子公司承担,他强调除了公司做过尽调,相关金融机构在投资时也自己做过尽调,所以具体各方需要承担多少责任还有待划分。其透露目前涉及的三家机构为大业信托、景太龙城、华熠医疗。

据天眼君查询,华熠医疗为华业资本管理的基金,而景太龙城为华业资本的控股子公司。大业信托则“来头不小”,其注册资本10个亿,控股公司为东方资管,二股东为广州金控。

肥水流入自家田惹争议

此事颇具争议的是涉嫌“萝卜章”造假的关键角色恒韵医药系华业资本二股东即目前失联的李仕林实控。

公告显示李仕林为重庆沙坪坝人,为重庆恒韵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控制重庆溢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雅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四川自豪时代药业有限公司等公司。华业资本曾表示,以李仕林为核心的经营团队在重庆等区域具备近16年的医药商业从业经验,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

2015年华业资本正在谋求转型,与拥有丰富医药商业资源的李仕林一拍即合,收购了李仕林实控的重庆捷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100%股权,随后在2016年8月,华业资本的股东华保宏实业(西藏)有限公司向李仕林控制的三家医疗公司转让全部直接持有的15.33%股权,李仕林由此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持股比例如此高的李仕林却没有进入华业资本的董事会。李仕林在取得华业资本股份后,当月便将所有股份质押给了工银瑞信和英大信托,质押期限为5年。

李仕林在成为华业资本二股东后主导了公司向医疗金融供应链转型,上述三甲医院应收账款债权投资业务便是他此前的商业资源。

令投资者质疑的是,华业资本与二股东发生过百亿的关联交易是否操作合规?是否存在利益往来?此外,仅通过询问医院就可以辨明债权真假的情况下,华业资本在收购前究竟有没有认真做尽调?

大股东质押陷危局

华业资本已经进行多年的“去地产化”转型难言成功,营收从去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现下降,而随着应收账款债权问题的逐步发酵,今年净利润出现变脸甚至亏损的风险亦存在。对于市值62亿、净资产77亿的华业资本来说也,在极端情况下还存在资不抵债的风险。

财报显示,华业资本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60亿元,同比下降6.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0亿元,同比增长16.44%。

对于近几年华业资本的转型,有分析认为“华业资本如果一直做地产,会比现在发展得更好。前几年选择去地产化,但转型并不顺利。”

还有分析指出,此前华业资本在黄金高价时收购了新疆和陕西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但直到现在金矿尚未建设完成,再加上金价低迷,基本没什么效益。而转型医疗又出现了百亿应收账款或无法收回的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华业资本的现状并不乐观,大股东华业发展在今年上半年的质押均已触碰预警线,今日晚间公告显示9月28日华业发展向国元证券(行情6.62 +0.00%,诊股)补充了质押。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今年二级市场整体行情较差,但华业资本却从6月下旬至9月初走出独立行情累计上涨逾31%,但自9月11日至今已便暴跌47.13%将之前上涨尽数反包。

在这场风波中最受伤的除了投资者还有员工,位列十大股东第八位和第十位的两只兴全睿众资产的资管产品系员工持股计划。

2015年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持仓1350万股,均价11.68元,合计1.59亿元;2016年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持股1824万股,均价10.86元,合计1.98亿元。以今日早盘收盘价4.42元/股计算分别下跌62.16%、59.30%,浮亏分别约为9883万元、1.17亿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