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科开除拍摄“活下去”标语员工?到底玩的什么套路
摘要:喜欢就可以活下去,不被人喜欢的,那就活不下去
撰文|张银银
地产界大佬万科最近频上头条,这一切要从秋季例会“活下去”作为会场标语的新闻刷屏开始。
紧接着,国庆前万科厦门楼盘降价促销以求回笼资金,然后又是万科拟29亿元增资深高速;再到北京万科斥资32.34亿元与华夏幸福合作开发部份环京项目。
今天,又有自媒体爆料通过监控查出来“活下去”拍图者是谁后,万科非常坚决的将其开除了。目前为止到底真相如何,暂时还没有万科方面的权威回应。但不得不说,万科这一系列的动作,意味深长。
今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对金融圈来说如此,对房地产行业来说也是如此。
不过相比从4月份就开始出现暴雷,之后行业及人员不断调整,金融行业的波动虽不小,但剧情相比房地产行业来说,实在缺乏跌宕起伏的戏剧性。
秋天的感觉确实是越来越浓。
大房企的政策敏感能力,一般来说是值得称道的
企业可以做到这么大,必须得承认,是有能耐的,无论建房子的专业能力、效率、财务能力,还是政策理解力、预见性,都非同一般。
万科就更不用说,虽然经历了野蛮人事件,这一波从销售总量上说,被恒大、碧桂园赶超,但其稳健程度还是一流。
郁亮9月时自己透露,6300亿回款目前完成不到一半,今年任务艰巨。如何完成回款,一要靠签约的银行赶紧放款,二得有持续的销售支撑。
所以“降价”促销,这是理性选择。
土地储备、房价、货币金融支持,是房企可以笑傲江湖的底气所在。
因为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而言,城市化尚未结束,主要城市的人口流入和房屋刚需、改善性需求,还是实打实的,总量不低。所以,只要有合适城市、地段的土地,总是可以卖不错单价。
只要土地储备多,现金流基本有保证是一定的,债务风险就可控的。
要活下去,就要有更多地,我一直说,恒大、碧桂园、融创的做大逻辑最清楚不过,有土地才能抵押,才能有更多的砝码和钱。
昔日的霸主、老大哥万科销售和土地储备规模,被人家拉下了,所以更急啊。
1-8月,万科新增土地价值排第2,新增土地建面排第4。
万科一方面喊“活下去”,一方面在招拍挂市场非常活跃。此次的厦门“降价”和“退款”事件,还有“活下去”事件,无论真假,起码是个很好的广告。
你说这样的万科是不是非常讨人喜欢。喜欢就可以活下去,不被人喜欢的,那就活不下去。
回到整个房地产的大势,必须承认,土地出让金,在现阶段不是轻易可以找到替代物的。其对于基建、地方相关债务的平衡、可持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调控的目的一定不是弄得全国楼盘都卖不动,个个都打折,出现一片凄嚎的场景。
如果这样了,土地出让这块宝还怎么玩?
认清了这点,也就明白了,万科们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活不下去的,房价也是如此。近期热议的对住房征税,到底提速与否可能答案非常清晰。立法可以推进,但终究不会往死里收,暂时更不会。
当然,时代终究会有土地出让来钱快过去的一天,培育新的税源,对住房征税,长期没有悬念。至于这是否可以平抑房价,放在发达国家过往历史的长河中去看,是个伪问题。
如今,一些城市的楼市开始出现量价一起回落的现象,立马有人开始着急自己的第二套、第三套房子要不要立马套现。这还得看你的需求,而是看到买房送宝马就慌得一比。
你的房子当初买在哪儿的,有没有学区,离商圈、地铁站是否够近,生活配套是否方便,你本来买来是想长期持有,还是想短期套现。
房子的变现能力相对其他投资品来说,本来就要差很多。对普通家庭和个人来说,买房更多应该考虑长期持有。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现在卖了手里的房子,这笔钱是否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这笔钱是否能在同一地段或更好地段买到同样大小的房子。你想清楚答案了,自然知道现在该做何选择,而非听风就是雨,瞎焦虑。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游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