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君茂周度观察(2018.10.15)
一、一周市场表现回顾
本周全球股票市场普遍下跌,主要是美股周三的大跌使得全球市场产生恐慌情绪。美股自三季度以来持续上涨,没有发生过像这样的调整,市场各参与体均有较多的获利。在突破今年1月份的历史性高点之后,终因美联储方面的持续加息,市场的估值压力开始集中宣泄,带来本次市场的快速修正。本周五美国方面开始企稳反弹,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这几大科技股在周五也全部上涨,市场的恐慌情绪开始消散。
而美股也进入三季报发布期,为后续美股的运行方向提供指引。周五,美国三大银行摩根大通、花旗和富国公布第三季业绩,为业绩期揭开序幕。摩根大通第3季盈利83.8亿美元,同比增24.5%。花旗集团第3季盈利46.2亿美元,同比升12%,经营开支下跌1%,期内为收入作出的税务拨备减少近4亿美元。富国银行第3季普通股股东应占盈利54.5亿美元,增长32%。
市场方面,A、H股方面本周市场运行的节奏与美股大致类似,本周五市场的恐慌情绪开始消退,腾讯周五大幅反弹8%。
宏观方面,海关总署10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9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7%,预期9.2%,前值7.9%;进口增长17.4%,预期15.2%,前值18.7%;贸易顺差2132.3亿元,前值1797.5亿元。
分国别来看,9月对美、欧、日出口增速分别为14.0%、17.4%、14.3%,上月分别为13.2%、8.4%、3.7%,对美增速相对平稳,对欧日出口大幅改善,因此无论是美国经济强劲还是关税引发“抢出口”都不能解释本月的强劲;对韩国、东盟、巴西、印度、俄罗斯、中国香港出口同比分别为2.7%、14.7%、3.6%、20%、6.7%、18.6%,除了对东盟出口平稳外,对另外四国出口均有明显改善。
市场热点方面,10月13日,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深圳市国资委已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计划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风险共济体制。据称深圳已设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经贸信息委、财政委、国资委、金融办等10个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化解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风险事宜。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的“风险共济”资金目前已经到位,首批逾20家获“救助”企业也已敲定。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次‘驰援’是建立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尽责自救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行,方式包括过桥贷款、委托贷款、债权收购、股权收购等,向上市公司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流动性支持化解平仓困难。”
股权质押的强平压力在本轮市场大跌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深圳市国资委的这一举动给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后续要关注是否会向全国推广。但是从预期层面来讲,这有助于中小市值股票恐慌下跌情绪的修复。
二、估值和资金流向
(一)指数和行业估值
市盈率:上证50指市盈率为9.65,较上周下降0.56;沪深300指市盈率为10.89,较上周下降0.80;中小板指市盈率为23.88,较上周下降2.68;创业板指市盈率为40.16,较上周下降4.88。
市净率:上证50指市净率为1.21,较上周下降0.07;沪深300指市净率为1.36,较上周下降0.10;中小板指市净率为2.22,较上周下降0.26;创业板指市净率2.75,较上周下降0.34。
市场估值:全部A股整体市盈率为13.74,较上周下降1.22,全部A股整体市净率为1.50,较上周下降0.14。恒生指数市盈率为9.56,较上周下降0.70,恒生指数市净率为1.09,较上周下降0.08。
市盈率:横向来看,各行业估值排名基本上期一致。当前估值最低的行业为家电11.74x,其次为汽车13.38x、交通运输14.99x、轻工制造15.10x、公用事业15.36x,估值较高的行业为国防军工56.46x、计算机39.31x、通信34.03x;纵向来看,同历史中位数相比,目前轻工制造、传媒、商业贸易、家电、电子5个行业相对低估,最新值/中位数分别为48%、54%、55%、59%、60%。交叉来看,家电、轻工制造的估值处于低位。
市净率:横向来看,当前银行、非银金融、建筑装饰三个行业估值较低,分别为0.80x、1.15x、1.15x,有色、化工、建筑材料三行业估值最高,分别为1.85x、1.80x、1.69x;纵向来看,同历史中位数相比,目前综合、非银金融、电气设备、房地产四个行业处于低估状态,PB最新值/中位数分别为40%、46%、47%、52%。交叉来看,非银金融的估值处于地位。
(二)资金流向
市场资金方面,本期北向资金有一定数量的净流出,但在本周周五这种净流出状态已转为净流入。而南向资金则继续保持净流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除169.68亿元,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55.44亿元。
个股层面,根据十大成交活跃个股的资金流向情况统计来看,北向交易方面,资金主要流入食品饮料(茅台、洋河、伊利股份、海天味业等),此外分众传媒、海螺水泥、上汽集团、招商银行等也有较多资金流入。资金流出主要是海康威视、恒瑞医药、伊利股份为主,流出金额在十亿元以上。
南向交易方面,南下资金主要是流入金融股,包括汇丰控股、中国太保、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此外腾讯控股结束了持续一个月的资金流出,也有一定量资金流入。资金流出主要是融创中国、华润啤酒、中国平安等,总体流出金额不大。
三、热点事件
本节部分内容选自上海证券报
(一)深圳百亿驰援上市公司:质押不设平仓线,利率最低5%
股权质押的地雷怎么拆解?深圳市政府要“开风气之先”。
上证报多方了解获悉,深圳市政府近日出台了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已安排数百亿的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风险共济机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
深圳已设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经贸信息委、财政委、国资委、金融办等10个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化解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风险事宜。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的“风险共济”资金目前已经到位,首批逾20家获“救助”企业也已敲定。
此外,深圳还将通过引导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实施资管新规、支持市场化银行债转股、引导商业银行不轻易抽贷断贷等,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
打出股债组合拳构建风险共济机制
据了解,为快速有效帮助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危机,此次深圳有关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支持机制”和“设立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专项基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通过股债组合拳方式,多渠道构建风险共济机制。
“本次‘驰援’是建立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尽责自救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行,方式包括过桥贷款、委托贷款、债权收购、股权收购等,向上市公司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流动性支持化解平仓困难。”知情人士透露。
据了解,通过债权方式化解平仓压力,将由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高新投、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等作为管理机构来执行,管理机构通过利息收入和盈利分成两种方式实现收益。“政府对相关利率的‘指导价’为不超过9%。”上述人士透露。
股权方式方面,则由深圳国资委旗下的鲲鹏基金等国资投资平台来执行。国资平台将发起设立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专项基金,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一定比例放大,以股权收购方式缓解实际控制人资金流动性压力。
“基金购买股票原则上不以控股为目的,不做第一大股东,不改变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管理机构与实际控制人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参考市场价格,实际控制人赎回股票,实现退出。”有接近专项小组的人士告诉上证报。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支持机制”和“设立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专项基金”所涉及资金,目前暂由深圳国资委协调出资,但会在明年财政预算中弥补。
数百亿资金到位 首批获助企业或超20家
据上证报了解, 目前“风险共济”资金已经到位,政府出资的部分或高达数百亿。而首批获“驰援”企业超过20家。
据知情人士透露,被“驰援”具体对象由深圳高新投、鲲鹏基金等管理机构按照市场机制和专业判断自行遴选,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必须是在深圳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实体经济领域优质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供应链等领域的上市公司。第二,上市公司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第三,实际控制人无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失信记录。
目前,深圳高新投、鲲鹏基金等深圳国资平台已经在与首批获“驰援”企业协商具体事宜。
据统计,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281家,截至2018年8月20日,有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共198家,占比70%。
事实上,在“风险共济”方案出台之前,深圳市国资已经有过出手案例。今年8月份,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远致投资受让饶陆华持有的科陆电子1.52亿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78%),成为科陆电子第二大股东,大大缓解了科陆电子控股股东的流动性压力。此外,今年5月份以来,怡亚通、英飞拓、梦网集团、英唐智控等也先后宣布获深圳国资入股。
在低迷的市道里如何共克时艰?深圳市政府开创式的共济模式值得点赞。
(二)贸易数据超预期,降准实施在即流动性无忧
海关总署10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9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7%,预期9.2%,前值7.9%;进口增长17.4%,预期15.2%,前值18.7%;贸易顺差2132.3亿元,前值1797.5亿元。
9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4.5%,人民币值同比增速为17%,显著高于预测和上月水平。从基本面来看,除了美国需求较为强劲外,很难找到其他因素支撑外需明显走强,但分国别来看,9月对美、欧、日出口增速分别为14.0%、17.4%、14.3%,上月分别为13.2%、8.4%、3.7%,对美增速相对平稳,对欧日出口大幅改善,因此无论是美国经济强劲还是关税引发“抢出口”都不能解释本月的强劲;对韩国、东盟、巴西、印度、俄罗斯、中国香港出口同比分别为2.7%、14.7%、3.6%、20%、6.7%、18.6%。
下周一(10月15日),最新一次定向降准将正式实施,预计可释放资金逾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降准实施与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企业季度缴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10月下半月资金面将呈现先趋松后收敛的变化,下周将会是本月资金面最宽松的一段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