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金融改革的方向不搞清楚,救市是没有用的
2018-10-15 15:27: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吴晓求:金融改革的方向不搞清楚,救市是没有用的

10月13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18》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出席发布会并发言。

吴晓求指出,我国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核心在于新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即追求完全开放、无壁垒的全球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继续推动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不能回到简单追求控制风险的旧金融格局。

“中国金融现在处在高度不确定之中,股市、汇市、债市三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风险。”吴晓求强调,“要认真考虑金融改革的方向,方向没有搞清楚,救市是没有用的,只会越救越糟糕,让国家背上越来越大的包袱。”

以下是演讲全文精编:

各位上午好!生态环境保护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三大任务之一。虽然金融的本质是逐利的,本质上不是公益性的,但又不能过分逐利,逐利也是要有条件的。在产业和企业金融服务方面,保护生态环境也是金融的一项基本职责。

我最近花了相当长时间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这个题目非常之大,但要了解到,在整40年中国金融变革发展过程中,我们只研究节点,逻辑线索要非常清楚。我大概写了中国经济的变革与发展8个方面,其中汇率机制改革,里面有太多细微的东西。但其实只需要从宏观角度来看,把中国汇改的核心部分讲清楚就行了。汇改内容多如牛毛,核心要在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坚定地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走,这是基本方向。从单一的到双重的,再到有管理的,再到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再从单一汇率到一揽子汇率,市场化一直是坚定的方向。方法是试错式的,但方向是市场化的。二是它是从单一到一揽子货币不断调节。三是逆周期因子。汇改内容非常清晰,所以,我称之为全方位市场化的试错式改革。

虽然中国金融的问题非常复杂,但能从中看到非常清晰的主线,没有必要解释各个时期那些文件,那些文件太啰嗦了。

下面,我结合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和国际化环境变化谈一下对中国带来的影响。最近一段时期以来,金融市场应该说波澜起伏,是改革开放40年来遇到的最复杂的局面。经济如此,金融也是这样。众所周知,我们的外部环境显而易见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要高度的、深刻的、全面的理解这个变化,这个变化将是革命性的改变二战以来的整个世界格局。有时候不能简单理解为是特朗普的意气用事,反映出来的是新时代、新格局和新变革。

这个变革最核心的是新的全球化的到来。新的全球化和旧全球化还是有重大差别的。新的全球化是无壁垒的全球化,整个没有壁垒,几乎追求完全开放、无障碍的全球化。过去全球化有一些必要的前提条件,但现在这个前提条件正在慢慢退化。

中国可以去掉很多障碍,我们不怕竞争,甚至可以去掉很多关税,因为关税是在旧全球化时期各国为了保护各自利益所设置的制度设计。我认为,如果中国把门槛去掉,我们也没有问题,因为在相当多领域里我们都有充分竞争,在新全球化时代再弄一点汽车关税没有意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看到网络上有非常情绪化的言论。理性思考非常重要,我们要看到未来的趋势,不能再缅怀过去。如果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我认为还要回到非常传统的金融格局就不太现实。以往简单的金融体系时代,把控制风险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虽然风险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但金融监管最重要的目标是效率和风险的平衡。推动中国金融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中国的竞争力,不是回到简单能够控制风险的格局就好了。

过去一段时间,通过各种手段,削弱了很多金融创新。金融工具的多样性是现代金融的基本特征,没有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像中国一样,现代金融工具如此单一,这肯定是不正确的。融资空间的多样性显然是要让融资者能有更充分的选择权,而不能是在整个金融处于压抑状态,融资者只能选择金融制度所提供的非常少的融资工具,这样的金融制度是没有意义的。融资者的选择权一定是要根据经济周期、自身企业成长以及风险承受度来选择融资工具的。因此,我们要创造大量的融资工具,在不同层面上,这些融资工具的风险和收益是匹配的,由融资者自己来选择。

与此相对应的是资产多样化,它也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特征。金融是一种供给,要为社会、投资者提供可以匹配和组合的资产,这是现代金融功能基本特征。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多样性,那该金融系统便是非常落后的。在我们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社会便会要求金融创造多样化的金融资产,我们不要指望剩余收入统统变成储蓄存款,我们总是存在这种思路,这种思路是极其落后的。

我经常看到有人疑问:这个季度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下降,以此认为金融出了大问题。他不知道这是金融的进步。居民储蓄存款逐年增加,是不断地在重复传统的金融价格,但我们必须要提供多样化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流动性好、透明度强的资产。这都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和市场化来完成。

金融业态也是多样的。几乎人人以为金融等同于银行,但这也是传统金融、落后金融的显著标志,实际金融业态应该是多样性的,因为它要考虑不同人群金融风险承受力不同,进而提供满足这些不同人群的服务。

小微企业在传统主流金融体系中获得贷款非常少,是因为金融架构本质上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是相冲突的,因为小微企业有商业原则,成本太高,风险也不确定。所以,满足传统主流金融所不能覆盖的人群和企业,要靠多样化的金融业态来完成,或是靠金融结构性改革来完成,而不能回到只顾大企业和富人的传统金融时代。

中国金融现在处在高度不确定之中,股市、汇市、债市三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风险。美股跌了一点,股市就跌的一塌糊涂,有很多著名学者说要搞救市基金,但这是没有用的。要认真考虑金融改革的方向,方向没有搞清楚,救市是没有用的,只会越救越糟糕,让国家背上越来越大的包袱。

当然,股市的确影响了银行的流动性。现在股票市场大股东资产质押的确有很多已经平仓或即将平仓,跌到2500多点,所以,股票大幅度下跌有它内在的原因。

汇市问题不是很大,我从来不认为6.94有多严峻。当然,必须在人民币长期信用和经济增长目标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我看来,人民币的长期信用基础应该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并不赞同为了短期经济增长而释放过多货币。人民币的长期信用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中国经济的基石。人民币如果失去了长期信用的基础,整个金融改革与开放就会变得没有基础。如果我们搞清楚了这个概念,6.94的汇率真的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正常的表现,那我还是坚信人民币是有很好价值的一种货币,只不过我们有时候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做了过多解读。我们不认为人民币有危机,前提是要通过正确的改革开放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债市的确有局部性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债。中国的商业银行坚如磐石,各项指标应该说都非常好,我看不到短期内有多大的问题——虽然它有潜在的风险,即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我两年前曾经说过,全世界有两大泡沫:一是美股,二是中国的盲目性。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两大泡沫,迟早都会出问题。美股正在出问题,我始终认为我国房地产不会维持这样的格局太久,因为超出了正常经济分析的办法,一切违背经济逻辑的东西是难以持久的。

总的来说,中国金融有很好的前途,前提是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措施来解决。金融改革是市场化改革,包括金融资产结构调整,向证券化方向演变,金融开放就是国际化。谢谢大家!

(搜狐智库原创稿件,编辑袁昌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