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招行金融市场部:看看美方如何看待贸易战的影响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Commission(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简称USCC),是由美国国会设立,负责报告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他们会定期发布相关报告,10月11日,其最新一期的月报发布,我们摘译其中的要点,并以此观察美方如何看待贸易战的影响。
第一部分:双边贸易
2018年8月,美中货物贸易逆差高达386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创下月度逆差新高。2018年8月,美国向中国出口93亿美元,同比下降14.9%,自中国进口479亿美元,同比增长4.5%。
2018年1-8月,美中货物贸易逆差合计2611亿美元,同比增长9.2%。(见图1)
https://www.census.gov/foreign-trade/balance/c5700.html.
尽管面临显著增加的关税,但是美国自中国进口仍然继续增长,反映出美国企业在“抢进口”。但是另一方面,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出现显著下降。美国出口中国的核心商品:大豆,出口金额由2017年8月的4.55亿美元,下降至2018年8月的0.24亿美元。美国豆农高度依赖中国市场:2017年美国出口大豆中57%流向中国;出口中国的大豆相当于美国国内产出的三分之一。
第二部分:双边贸易政策
对中方新一轮征收关税开始实施
9月24日,美国对自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最终征税目录包括5745种商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2019年1月1日之后,税率由10%提高到25%。作为反击,中国对自美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5-10%的关税。
迄今为止,美国已经实施了两轮关税措施,金额合计约2500亿美元。第一轮500亿美元,分两步实施,第二轮2000亿美元。(见图2)可以参考的是,2017年美国自中国进口5055亿美元。第二轮中,关税的影响面更广,包括消费品。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第二轮中大约有24%直接面向消费者。
综合两轮关税制裁,中间品—美国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商品,在受影响的商品中占比超过一半。图3所示,555亿美元(占比约25%)是机械设备及零件,比如发动机零件,空调机零件,自动处理设备,533亿美元(占比约24%)是电气机械设备及零件,比如变压器,导体,语音识别设备。家具和汽车零部件分别为284亿美元(占比13%)和137亿美元(占比6%)。迄今为止,受影响最大的单一商品是印刷电路组件(带电元件的电路板);语音、图片和其他数据的传输设备;处理单元;金属制品。
https://piie.com/blogs/trade-investment-policy-watch/trump-and-china-formalize-tariffs-260-billion-imports-and-look
中国的反击包括关税反制、白皮书和全球其他商品降关税
美国9月24日征收关税之后,中国就自美进口的600亿商品进行关税反制。税率为5-10%,覆盖5207种商品。中国新一轮关税反制,主要影响中间品(67%)和资本设备(26%)。这与中国第一轮关税不同,第一轮主要针对美国农业。自2018年7月以来,中国新征收关税的影响金额在1100亿美元。(见图4)2017年,中国自美进口1299亿美元商品。
综合来看,中国两轮关税反制,影响面也很广(见图5):144亿美元(占比14%)是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另外144亿美元(占比14%)是油籽、种子和谷物;93亿美元(占比9%)是机械设备及零件,比如发动机和泵。迄今为止,受影响最大的单一商品是大豆(属于油籽、种子和谷物),液化乙烷,越野车,电动车,废铜和废纸。
不过美国出口中国的商品中,有些品种至今未受影响。包括机械设备零件,电气设备,交通设备(包括大部分飞机)和化学品等。
https://piie.com/blogs/trade-investment-policy-watch/trump-and-china-formalize-tariffs-260-billion-imports-and-look
关税对美国公司的影响
美国商会中国区和上海区联合发布了一项针对430家企业所做的关税影响的调查报告。这份调查聚焦于三个主题:关税对公司影响的程度,在贸易紧张的环境中增加的非关税壁垒,公司是否考虑更换供应链。
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近期的关税战对公司有明显的负面冲击。在调查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包括机械、电子、汽车、农业、化工、医疗和航天。受访者表示,最直接的冲击是利润受损(50.8%),制造成本上升(47.1%),产品需求下降(41.8%),收入下降(37.3%),产品价格上升(37.1%)。在报告利润受损的受访者中,接近半数表示受损程度在10%或更多。
略超过一半(52.1%)的受访者也报告了非关税措施,其中最多的是审查增加(27.1%),通关速度变慢(23.1%),许可证批复速度变慢(14.8%)。
美国商会也考察了公司战略相关的问题,选择最多的选项是推迟或者取消投资计划(31.1%),把供应链中的零件和组装搬出美国(30.9%)和中国(30.2%)。基于这项调查,64.6%的受访者并没有计划把中国的制造基地搬往别国。因为别国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Cato研究所的贸易政策中心主任DanIkenson的研究表明,运输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受影响最大,因为上述三个行业的中间品中,分别有31.1%、28.6%和25.7%的比例受到USTR前两轮加税的影响。其中,制造业负担最重。
由于美国征税更侧重于中间品,所以美国的制造商更受冲击。有些制造商正在考虑关闭生产线,而其他制造商正在考虑把生产线搬到海外。
中国加征关税主要影响农业,废品废料,汽车,塑料和化工。关税措施已经造成这些行业的商品价格下滑,有些农村和公司的出口订单也因此而取消。在某些领域,中国是唯一的最大出口地,比如北卡的烟草,或者缅因州的龙虾,担心中国会找到其他货源而使他们受到影响。
有些美国公司收益。金属制造商的国内订单有所增长,比如美国的铝厂和钢厂的订单已经增加。产品没有替代品的公司影响也不大,因为消费者会为关税买单。
工会对征收关税表示支持。
小结:美方的报告,从美方的角度告诉我们,美方也深受贸易战的冲击,比如美国的农业和制造业。根据文中的分析,与特朗普总统宣称的制造业回流美国不同,制造业似乎更倾向于逃离,这是与我们之前的认知不同的。那么到最后,还是看双方的“代价”,谁先受不了这个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