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嘲讽不会赚钱的科大讯飞 竟然这样“赚钱”?
2018-10-16 17:33: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被嘲讽不会赚钱的科大讯飞 竟然这样“赚钱”?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曝光科大讯飞非法侵占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建设培训基地为名做“地皮买卖”,一时间,科大讯飞又被舆论包围。

央视报道的这组题为《违规占 敷衍改 谁在破坏保护区》称,在中央环保督察之后,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仍有一些新项目、企业、培训中心在运行和营业,在报道中尤其点名批评了科大讯飞观塘基地。

一名科大讯飞观塘基地工作人员在面对央视记者暗访时表示,“旁边在建的是别墅,是我们科大讯飞的一个培训基地。”坐实了科大讯飞在保护区内建别墅的“违规操作”。

且随着媒体挖掘的深入,科大讯飞宣城违规别墅群的非法性质逐渐露出水面:科大讯飞此处地产名为培训基地,实为打着高科技的招牌换取地方政府园区类土地,进而形成土地储备买卖地皮套现。

因人工智能属无污染、高科技产业,正是各地政府求之若渴的紧俏资源,因此科大讯飞受到不少地方政府的大力欢迎,其利用谈判的有利位置获取更多优惠和资源;科大讯飞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或与当地政府合资成立分公司,或设立子公司,利用政府资源拿下大量订单;且以搞研发、产学研合作为名,通过半卖半送、资源置换等方式大量拿地,增厚资产。

而据内部人士透露,科大讯飞所谓的高科技项目子公司或者分公司,拿下项目后就关掉或者撤掉,并未开展后续工作。地方政府白白付出了土地和资源,却并未获得产业开发的机遇,更不用说任何科技研发成果。在央视曝光的安徽省,就是科大讯飞大面积开展此类合作的重点区域,科大讯飞成立了近20家空壳公司运作拿订单、拿地,成为其营收的主要来源。

号称人工智能第一股的科大讯飞,为何要来一波这样的“违规操作”。“缺钱”或是其最大动因。翻看科大讯飞以往的业绩报,科大讯飞的盈利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补贴。

根据科大讯飞8月14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归属股东的净利润约1.3亿元,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仅为2020万元。同比下降74.39%,且未扭转上一年度净利负增长趋势。其中,有1.1亿来自补贴和投资收益,自身只创造两千万利润。科大讯飞一度被“嘲讽”为“最不会赚钱”的上市公司,但是如今“爆出”的这种“赚钱方式”却涉嫌违规。

当然对于科大讯飞的“剑走偏锋”和不务正业,投资者是不买账的。除了网友的言论“批评”,其股价在这两日也连续走跌,截至发稿,科大讯飞今日股价已跌停,报20.30元。

而对于央视的点名批评,科大讯飞也作出回应,表示:“对自然保护区毫不知情”。

声明回应称,观塘科技岛是讯飞子公司设立在泾县经济开发区内的IT产业研发中心,并非地产项目。中心作为支援革命老区经济建设和扶贫工作的招商引资项目。入驻前,开发区内已有上百家企业,公司对该经济开发区位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不知情。

在《声明》中,科大讯飞承认了观塘科技岛是其子公司设立在泾县经济开发区内的IT产业研发中心,但强调“并非地产项目”。

科大讯飞方面表示该项目“建设流程规范、审批手续齐全。入住前,开发区内已有上百家企业,我们对该经济开发区位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不知情”。

而对于央视报道中提到了科大讯飞观塘基地“会务繁忙”“建设别墅”一事,科大讯飞方面回应称:“为便捷研发人员工作、生活,中心配套提供员工住宿、餐饮、会议等设施服务。为减少浪费、提升使用效率,在工商审批许可后对外公开经营,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均始终明码标价、统一收费。”

科大讯飞方面还在《声明》中称,“从报道得知该中心位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我们立刻停止该中心运营,全面配合地方党委政府整改工作。”

在连续经历“同传风波”和“自然保护区建别墅,地皮买卖”后,“AI首股”科大讯飞的大众好感度逐渐下降,而面对人工智能领域源源不断的入场竞争者,科大讯飞再不专攻“主业”,拿出核心竞争产品,跌落“神坛”岌岌可危。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