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电国际:熊市避风港
作者:君临团队
大跌后,A股正进入前所未有的破净潮。
截止9月15日,沪深两市3527家上市公司中,破净的公司有265家,占比为7.5%,从数量上轻松碾压历史上的数次大熊市。
这次破净公司数量前5位行业,分别是公用事业、房地产、交通运输、银行和机械设备,破净主力还是金融地产和中上游行业,再一次重复了昨天的故事。
这些重资产行业,PB估值本来就相对低,在市场悲观时容易跌破净资产。
虽说破净潮也是熊市见底的信号之一,但破净股是否具备投资价值,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华电国际(600027)就是一只非常典型的破净股,市净率一度低于0.8,在港股的估值就更低了,一度逼近0.5。
A股是一向喜欢追涨杀跌的,重资产公司破净次次都跑不掉,但在港股这个由机构买方占主导的市场,给那么低的估值...
似乎说明华电存在机构不太认可的“暗病”。
但事情真如此般吗?
1
电力过剩,是坊间认为压制华电国际及电力股表现的第一因素。
我国在2002年之前,国家电力公司一统天下,计划经济的味道很浓,政出多门,利益协调难,对市场需求反应慢,而此时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电力供应严重短缺。
国家下了大决心,进行了触及利益的电力体制的改革,国家电力公司被一分为五。
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从此各自单干,并且电力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省政府。
大开大合的中国政策,“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电老虎,多好的买卖,中央、地方、集体、民营、外资,家家都念着建设社会主义的经,发着资本主义的财,电力建设那是一通大干快上,锣鼓喧天。
中国电力从此形成了“五大发电集团+非国电系国有发电企业+地方电力集团+民营及外资”的电力行业竞争格局。
五大发电集团从一开始就是含着金钥匙诞生,加上是央企,有政策的扶持,成为了中国电力的主导力量,其他的电力公司成为了配角。
中国电力市场似乎一片繁荣,停电限电成了过去时。
但从2011年开始,中国通过拉动投资,带来增长的游戏模式玩不动了,加上审批权下放地方以后,地方政府对电力投资拉动GDP,增加政绩尤其热衷。
电力行业,特别是火力发电行业进入到过剩阶段,2016年,火力发电行业越发过剩。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煤电利用小时数仅为4210小时,连续第三年低于4500小时的红线。
按照行业惯例,5500小时往往是煤电机组规划设计的基准线,如果利用小时数低于5000则可认为存在装机过剩。
资料来源:网上资料整理
这么说来,电力股的低估值不是没道理。
煤电行业的大气候虽然不行,但华电有自己的小气候。
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的时候,各家电力公司排排坐分根据地,华电无意中摸中了大奖。
他的地盘分到了电解铝,化工,钢铁大省——山东。
耗电大户云集的山东,让华电下盘稳,扩张狠,2017年底,华电已投运控股发电厂60家,控股装机容量为4918万千瓦,占全国发电量的5.24%;
这里面,“革命老区”的山东一省装机就占到华电总装机的38%,而山东2017年火力发电量4711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此外,占其装机量8%以上的省份还有湖北,浙江,安徽,宁夏等。
看到没,华电占的地盘,大多是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电力需求强劲,按理说不存在过剩问题。
很不幸,华电在电力投资热潮中并没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2015年来都保持着100-200亿元每年的资本开支。
2017年,华电燃煤发电机组利用小时为4502小时,虽然远胜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5000小时相比,过剩还是比较严重。
但电力过剩在以后很可能变成历史名词。
过去钢铁,煤炭出现了全行业亏损,2016-2017年经历了去产能以后,行业已经焕然一新。
不要低估高层去产能的决心,特别是一些对国家有战略地位的行业。
都是共和国长子,当然要雨露均沾。
实际上从2017年开始,高层频频就煤电行业的去产能发布政策,整个“十三五”期间,全国停建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
现存煤电产能要实行严格的淘汰,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4.2千亿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灵活性改造2.2千亿瓦,特别是300兆瓦以下机组并且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全国去产能重点名单早安排上了。
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10克/千瓦时。
千万不要低估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说是多少,一般会八九不离十。
总的来说,煤电未来几年总量发展基本要被控制,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而煤电的产能利用小时得以提升。
这一轮煤电去产能,最有利于华电国际这种产能标准比较高的上市公司。
华电国际90%以上是300兆瓦的环保型机组,其中600兆瓦及以上的装机比例约占5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供电煤耗水平方面,为297.5克/千瓦时,低于国家去产能的要求。
2
需求萎靡,是压制华电的第二因素。
在媒体轮番渲染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表现似乎不佳,难免会让投资者加剧担忧的情绪。
不过仔细一想,媒体这门靠广告吃眼球饭的生意,不打点焦虑牌、末日牌能行?
谁让群众爱看呢。
实际上,作为快被社会遗忘的“克强指数”重要组成:电力消费,为我们展示了截然相反的逻辑。
今年1-8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速7.7%,全年电力需求都高于去年。
资料来源:统计局
资料来源:统计局
煤电用电同比增速7.2%,与去年增速相仿,而华电发电增速更加优秀,二季度发电量增速8.18%,超过了一季度6.66%,并且创出了近三年以来的新高。
那么问题就来了,同长子,何独秀?
除了全国用电需求保持稳定的共有因素以外,也跟华电的装机分布有很大的关系。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首先,华电国际的38%的装机分布在山东省,山东是电解铝,化工,钢铁生产大省。
今年钢铁景气度处于高位,在钢铁低库存的情况之下,螺纹钢价格创出了近3年的新高;美原油价格屡次冲击70美金一桶,而化工在原油60-70美金成本价附近,也是进入景气度的巅峰。
幸运女神也眷顾华电,特朗普今年要制裁俄国,重点打击铝业。
要知道,俄国铝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商和出口商。
作为铝业世界第二生产大国,中国挺身而出,当仁不让的承接订单转移,电解铝出口出现井喷,而中国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商山东魏桥就在山东。
政策也给山东电力需求再添一把火。
山东的这些高耗能企业往往有自己的自备电厂,但从今年3月22日开始,自备电厂进行整顿,严格限制新增产能,增加对自备电厂的环保督查。
限制自备电厂,以及高耗能产业需求旺盛,还有新上马831.2兆瓦发电机组,推动了华电业绩增长。
从数据来看,其他几个华电的重要发电区域,像浙江,安徽,湖北,宁夏,四川,发电情况也不错。
资料来源:统计局
华电因为发电需求上升,导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在上涨。(火力发电设备利用效率一般用利用小时来衡量,小时数越多,表示发电设备的利用效率越高。)
2018年年中煤电利用小时数为2208,而2017年年中为2095,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利用效率高,固定成本被摊低是一方面,上网电价每度多收几分钱是另一方面。
一二季度上网电价均高于400元/兆瓦时,除了2017年7月燃煤机组标杆电价提高1分钱的因素以外,用户需求旺盛,推高上网电价有很大的关系。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据华泰证券对华电国际2017年业绩分析计算,电价变动一分钱,煤价每变动10元,利用小时变动1%,利率变动10BP,对华电国际的业绩(净利润)影响分别为127%,44.4%,17.6%,2.8%。
电价的提升,利用小时的大幅度增长, 华电这台电力印钞机正在快速恢复。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3
稳重向好的局面来之不易,但徘徊在空中的幽灵依然值得警惕。
这个幽灵,叫煤价。
华电国际中报业绩显示扣非净利润增长407.03%,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用电需求带来了华电国际设备利用效率和上网电价的提高以外,煤炭市场价格以及预期的改变也是非常重要。
2015-2017年华电股价屡创新低,非常重要的因素即是煤炭价格高企挤压利润。
煤电公司发电的主要成本是燃料成本,占到营业成本的50%-60%。
2016-2017年煤炭价格大涨,秦皇岛动力煤5500大卡价格从300多元一吨一度上升到700元每吨,华电国际的毛利率也从2015年33.32%下降到2017年的8.81%。
巨幅下跌的毛利率,让投资者对华电产生了过度的悲观情绪。
今年开始,市场一直在对悲观预期进行纠偏。
2月9日,四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产能置换政策加快优势产能释放 促进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的通知》,敦促大型煤炭生产企业,释放优质产能。
换句话说,这份红头文件一定程度放开了煤炭的扩产限制,来缓解煤炭市场过去两年供不应求的情况。
政策一出,煤炭价格应声而倒。
秦皇岛动力煤平仓价从年初(2018.2.2)以来最高点765 元/吨回调至2018.4.9的585元/吨,跌幅达24%,未来在政府的调控之下,煤炭价格很有可能基本处于稳定,甚至持续下跌的情况。
供给、需求、成本,三方面压制估值的逻辑摇摇欲坠,市场先生的偏见正在被证伪。
华电国际,似乎要时来运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