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须消除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
2018-10-18 01:44: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提振消费,须消除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

盘和林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这份实施方案涉及旅游、文化、体育、医疗等服务消费领域,以及住房、汽车等实物消费领域的多个方面,对国内消费领域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具体安排。

本次实施方案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指定的,如果说《意见》是纲领性、原则性的文件,体现出国家对促进消费的重视,那么《实施方案》就是将思想理念与现实相结合的关键,是对刺激消费精神的落实。

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宏观经济学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为投资、出口与消费。传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现,投资的增加是为了增大产出,而产出最终转变为经济增长还需要消费,仅仅关注于投资的增加,忽略了投资于消费的关系,反而影响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且,我国的投资拉动多为政府出面,没有带动社会投资需求,反而挤压了社会投资,导致投资拉动经济效率低下。而另一架“马车”出口如今也变得亦步亦趋,国际关系的波澜变幻都让出口变得更加不稳定,这就使得最后这一驾“马车”——消费的作用变得更举足轻重。

此次实施方案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涵盖了市场准入、产品标准、消费结构升级、消费信用体系、消费配套保障等等方面,事无巨细。窃以为,这六项任务着重凸显出了以下三个亮点。

首先,是更加开放,破除了不少制约居民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放宽了部分服务业的设立许可,例如近期比较火的养老机构等。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养老需求的增加对养老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开展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可解燃眉之急,而且还能带动老年人这一消费群体,提升居民消费。

同时,限制我国居民消费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住房,如今在住房上所需的花费已经占据了居民消费的绝大部分,让人均收入不堪其重,剩余消费空间较少,而且,有不少学者研究发现,较高的房价对于居民消费有非常明显的挤出效应。所以实施方案也指出,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缓解高房价对于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加强了对于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的监管。从近几年的代购热,日本马桶、电饭锅、欧洲奶粉等进口商品走俏就可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看中的是其他国家制定的更为合理,统一的行业产品标准,而这保证了其产品质量,国货的产品质量还需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更好的形象。所以,此次方案也指出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将“同线同标同质”落到实处,加快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的制定。

近期的国际竞争中也显示,拥有行业标准制定权能够为企业争取到更为有利的竞争位置,所以,此次国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标准的制定,也有助于提升国货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是优化了消费的保障体系。完善的监管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那么接下来就是要让居民减少后顾之忧,有更多的消费动机。我国居民消费停滞不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被各种刚性支出所累,而且还需要为日后的各项支出做准备,此次方案提出要积极开展个人税收型商业养老保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通过将养老保险和个税制度相结合,在匹配完善收入制度,从个人收入的流入端和流出端共同作用,增加群众可支配收入,这也是提升居民消费的重要保障。

当然,将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相结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方式也是值得鼓励的地方。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伴随着实物产品的产出与消费,在近些年才开始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起其他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将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相结合,能逐步抹平原有的结构失衡,弥补短板,有助于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